這里建議大家安裝4.0.9版本的
1.打開Centos虛擬機,登陸。
2.通過WinSCP把Redis集群tar包上傳到虛擬機里的目錄里,我的目錄是 /usr/local
這里我已經上傳過了並解壓了,這里只需要上傳即可。
3.打開SecureCRT客戶端,進行命令編輯,通過putty或直接通過虛擬機也可以
接下來
先找到tar包所在的路徑
通過 tar -zxvf redis-4.0.9.tar.gz 解壓tar包 這時會出現一連串代碼運作的過程
這時 輸入ls查看當前文件
通過rm-rf刪除tar包 這里就不做演示了
打開解壓出來的文件夾 找到src 進去 ls 查看所有文件 通過make編譯一下
安裝!
命令(這里我在app下新建了一個redis) make PREFIX=/usr/local/app/redis-4.0.9/redis install
這里代表安裝完成
返回上一目錄
把redis.conf拷貝到redis下bin目錄
請注意,按預期工作的最小群集需要至少包含三個主節點。 對於第一次測試,強烈建議啟動一個由三個主服務器節點和三個從服務器節點組成的六個節點群集。
這時我返回app目錄 新建一個redis-cluster,作為主文件夾,在此文件夾下建立6個子文件夾,名稱分別是:7000,7001,7002,7003,7004,7005,該目錄以我們將在任何給定目錄內運行的實例的端口號命名
返回到redis-4.0.9目錄,把配置文件redis.conf分別拷貝到剛剛建的6個文件夾下
因為是測試,所以並沒有啟動6個真正的物理節點,而是把6個Redis實例都部署在了同一台Linux服務器上,為了區分Redis實例,我們是以不同的端口號來區分Redis實例的,修改Redis.conf的配置文件,如下:
------------------------------------------------------------------------------------------------------------------------------------------
#bind 192.168.127.130 //綁定服務器IP地址(這里建議先注釋掉)
port 7000 //綁定端口號,必須修改,以此來區分Redis實例
daemonize no //不后台運行
#安全模式 no
pidfile /usr/app/redis-7000.pid //修改pid進程文件名,以端口號命名
logfile /usr/app/redis-cluster/7000/redis.log //修改日志文件名稱,以端口號為目錄來區分
dir /usr/app/redis-cluster/7000/ //修改數據文件存放地址,以端口號為目錄名來區分
cluster-enabled yes //啟用集群
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00.conf //配置每個節點的配置文件,同樣以端口號為名稱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配置集群節點的超時時間,可改可不改
appendonly yes //啟動AOF增量持久化策略
appendfsync always //發生改變就記錄日志
#注意不設置密碼
------------------------------------------------------------------------------------------------------------------------------------------------
記得把6個配置文件全都改了,改的時候注意端口號
ok,現在我們進入redis-4.0.9下的src
找到redis-trib.rb 這個是創建集群的 因為這里命令比較多 可以配置環境變量方便我們訪問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92.222:7000 192.168.92.222:7001 192.168.92.222:7002
192.168.92.222:7003 192.168.92.222:7004 192.168.92.222:7005
這里改一下ip和端口號即可
注意:創建集群前,先確保每個端口下reids被啟動
可以先查看進程
命令 ps -ef |grep redis
一定要先啟動,否則創建不了集群
最后一步,運行
這里選yes
到這一步 代表你已經完成!redis集群已經創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