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遠程過程調用協議)介紹


RPC框架解釋

誰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什么是RPC框架? -遠程過程調用協議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首先了解什么叫RPC,為什么要RPC,RPC是指遠程過程調用,也就是說兩台服務器A,B,一個應用部署在A服務器上,想要調用B服務器上應用提供的函數/方法,由於不在一個內存空間,不能直接調用,需要通過網絡來表達調用的語義和傳達調用的數據。比如說,一個方法可能是這樣定義的:Employee getEmployeeByName(String fullName)那么:

  1.首先,要解決通訊的問題,主要是通過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建立TCP連接,遠程過程所調用的所有交換的數據都在這個連接里傳輸。連接可以是按需連接,調用結束后就斷掉,也可以是長連接,多個遠程過程調用共享同一個連接。

  2.第二,要解決尋址的問題,也就是說,A服務器上的應用怎么告訴底層的RPC框架,如何連接到B服務器(如主機或者IP地址)以及特定的端口,方法的名稱是什么,這樣才能完成調用。比如基於Web服務協議棧的RPC,就要提供一個endpoint URI,或者是從UDDI服務上查找。如果是RMI調用的haul,還需要一個RMI Registry來注冊服務的地址。

  3.第三,當A服務器上的應用發起遠程調用時,方法的參數需要通過底層的網絡協議如TCP傳遞到B服務器,由於網絡協議是基於二進制的,內存中的參數的值要序列化的形式,也就是序列化(Serialize)或編組(marshal),通過尋址和傳輸將序列化的二進制發送給B服務器。

  4.第四,B服務器收到請求后,需要對參數進行反序列化(序列化的逆操作),恢復為內存中的表達式,然后找到對應的方法(尋址的一部分),然后找到對應的方法(尋址的一部分)進行本地調用,然后得到返回值。

  5.第五,返回值還要發送回服務器A上的應用,也要經過序列化的方式發送,服務器A接收到后,再反序列化,恢復為內存中的表達式,交給A服務器上的應用。

 

為什么RPC呢?就是無法在一個進程內,甚至一個計算機內通過本地調用的方式完成的需求,比如不同系統間的通訊,甚至不同組織間的通訊。由於計算能力需要橫向擴展,需要在多台機器組成的集群上部署應用,RPC的協議有很多,比如最早的CORBA,Java RMI,Web Service的RPC風格,Hessian,Thrift,甚至Rest API。關於Netty,其框架不局限於RPC,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網絡協議的實現框架,比如http,由於RPC需要高效的網絡通信,就可能選擇以Netty作為基礎。除了網絡通信,RPC還需要有比較高效的序列化框架,以及一種尋址方式。如果帶會話(狀態)的RPC調用,還需要有會話和狀態保持的功能。大體上來說,Netty就是提供一種事件驅動的,責任鏈式(也可以說是流水線)的網絡協議實現方式。網絡協議包含處理邏輯,怎么能夠更好的復用,擴展,業界通用的方法就是責任鏈,一個請求應答網絡交互通常包含兩條鏈,一條鏈(Upstream)是從傳輸層,經過一系列步驟,如身份認證,解密,日志,流控,最后到達業務層,一條鏈(DownStream)是業務層返回后,又經過一系列步驟,如加密等,又回到傳輸層。

 

   轉載文章: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705192/article/details/82020327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