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給系統(spring-boot + Mybatis)弄一個二級緩存,看了一些資料,就總結一下
一級緩存
一級緩存是SqlSession級別的緩存。在操作數據庫時需要構造sqlSession對象,在對象中有一個數據結構用於存儲緩存數據。
不同的sqlSession之間的緩存數據區域是互相不影響的。也就是只能作用在同一個sqlSession中,不同的sqlSession中的緩存是互相不能讀取的。
一級緩存的工作原理:

用戶發起查詢請求,查找某條數據,sqlSession先去緩存中查找,是否有該數據,如果有,讀取;
如果沒有,從數據庫中查詢,並將查詢到的數據放入一級緩存區域,供下次查找使用。
但sqlSession執行commit,即增刪改操作時會清空緩存。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臟讀。
如果commit不清空緩存,會有以下場景:A查詢了某商品庫存為10件,並將10件庫存的數據存入緩存中,之后被客戶買走了10件,數據被delete了,但是下次查詢這件商品時,並不從數據庫中查詢,而是從緩存中查詢,就會出現錯誤。
既然有了一級緩存,那么為什么還需要二級緩存呢?
二級緩存是mapper級別的緩存,多個SqlSession去操作同一個Mapper的sql語句,多個SqlSession可以共用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跨SqlSession的。二級緩存的作用范圍更大。
還有一個原因,實際開發中,MyBatis通常和Spring進行整合開發。Spring將事務放到Service中管理,對於每一個service中的sqlsession是不同的,這是通過mybatis-spring中的org.mybatis.spring.mapper.MapperScannerConfigurer創建sqlsession自動注入到service中的。 每次查詢之后都要進行關閉sqlSession,關閉之后數據被清空。所以spring整合之后,如果沒有事務,一級緩存是沒有意義的。
而Spring和MyBatis整合時, 每次查詢之后都要進行關閉sqlSession,關閉之后數據被清空。所以spring整合之后,如果沒有事務,一級緩存是沒有意義的。
那么如果開啟二級緩存,關閉sqlsession后,會把該sqlsession一級緩存中的數據添加到namespace的二級緩存中。這樣,緩存在sqlsession關閉之后依然存在。
總結:
對於查詢多commit少且用戶對查詢結果實時性要求不高,此時采用mybatis二級緩存技術降低數據庫訪問量,提高訪問速度。
但不能濫用二級緩存,二級緩存也有很多弊端,從MyBatis默認二級緩存是關閉的就可以看出來。
二級緩存是建立在同一個namespace下的,如果對表的操作查詢可能有多個namespace,那么得到的數據就是錯誤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訂單和訂單詳情,orderMapper、orderDetailMapper。在查詢訂單詳情時我們需要把訂單信息也查詢出來,那么這個訂單詳情的信息被二級緩存在orderDetailMapper的namespace中,這個時候有人要修改訂單的基本信息,那就是在orderMapper的namespace下修改,他是不會影響到orderDetailMapper的緩存的,那么你再次查找訂單詳情時,拿到的是緩存的數據,這個數據其實已經是過時的。
根據以上,想要使用二級緩存時需要想好兩個問題:
1)對該表的操作與查詢都在同一個namespace下,其他的namespace如果有操作,就會發生數據的臟讀。
2)對關聯表的查詢,關聯的所有表的操作都必須在同一個namespace。
其實一二級緩存都有可能出現臟讀問題,使用時需考慮好相關設計。
Mybatis二級緩存適合場景有限。
一方面緩存保存在namespace空間下,比較適合緩存單表的數據緩存,不適合存在多表聯合的情況。
另一方面緩存的數據條數有限制。
hibernate和mybatis緩存方面比較
相同:
1.都分為兩級緩存,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一級緩存都是session事務級別的,在一個事務中有效,事務執行完后緩存失效
2.一般用戶不需要干涉一級緩存,默認一級緩存時開啟的
3.二級緩存都可以自定義配置,手動設置開啟或者關閉
4.mybatis可以針對mapper中某一個statement設置是否使用二級緩存
5.二級緩存都可以通過配置使用EHCache(可持久化到硬盤)
不同:
1.hibernate的二級緩存時應用進程級別的,整個應用進程查詢相同的sql時會使用二級緩存中的數據;mybatis是相同namespace下的mapper文件中的sql緩存,可以讓多個sqlSession共享,但不是應用程序級別
2.mybatis的相同namespace下的mapper中如果有增刪改的操作,會自動清空二級緩存的內容
參考:
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若有補充,歡迎指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