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旨為剛接觸python不久的朋友,提供一點幫助,請在檢查代碼沒有主要問題時再看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一般來說,寫完代碼運行時,如果代碼中有錯誤,解釋器會提示錯誤信息,按照提示信息,一般很快可以找出錯誤,進行修改。但也有一些時候錯誤提示的信息不是那么明確,代碼檢查了幾遍仍找不出問題,就比較頭疼了。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常見的invalid syntax,在寫代碼的過程中,哪些小細節錯誤容易導致invalid syntax報錯。更多的原因,后續逐漸補充......
1. 符號使用不正確
例如:只寫了半個括號,使用了中文符號等
像下面的代碼中,76行少了一個右括號。
67 ……
68 else:
69 header = "HTTP/1.1 200 OK\r\n"
70 header += "\r\n"
71
72 body = "hahahaha"
73
74 response = header + body
75
76 new_socket.send(response.encode("utf-8")
77
78 new_socket.close()
79
80 def run_forever(self):
81 while True:
82 new_socket, client_addr = self.tcp_server_socket.accept()
83
84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self.service_client, args=(new_socket,))
85 p.start()
86
87 new_socket.close()
88 ……
運行代碼,則會報錯:
File "w01.py", line 78
new_socket.close()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其實,78行並沒有錯誤,這時我們就在78行附近尋找,看是否有成對的符號(如括號)未成對使用的情況。在76行補全右括號后,代碼運行正常。
有些解釋器會有自動補全符號的功能。有些則沒有,這時對於新手朋友要特別注意,在寫成對的符號時(例如括號、引號等)一定要一次把一對符號寫完,再在符號中填寫內容,避免因這種情況出現bug,后續檢查花費大量時間。
2. 代碼縮進問題
python是一種嚴格依賴縮進的語言,如果縮進不正確或縮進格式不統一,一般錯誤信息會明確告訴你,但有時也會出現invalid syntax報錯。
所謂縮進不正確,python的縮進是四個空格或一個TAB,如果縮進三個空格,一定報錯
所謂縮進格式,即不能空格和TAB混用。如果不清楚是否存在混用,可以使用sublime統一調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