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常用命令及詳細使用方法


1.  type   :查詢命令 是否屬於shell解釋器
2.  help  : 幫助命令
3.  man : 為所有用戶提供在線幫助
4.  ls  : 列表顯示目錄內的文件及目錄
-l    以長格式顯示文件和目錄的列表
-a   顯示所有子目錄和文件的信息
-A   與-a基本類似,但有兩個特殊的隱藏目錄‘.’和'..'不顯示
-d    顯示目錄本身的屬性,長與-l同時使用
-h   以更人性化的方式顯示目錄或文件的大小,長與-l同時使用
-R   以遞歸的方式顯示目錄及其子目錄中的所有內容

5.  du : 用於統計制定目錄和文件所占用磁盤空間的大小
-a 統計磁盤空間占用是所有的文件,而不僅僅是統計目錄
-s 只統計所占用空間的大小

6.  touch: 創建空文件,用於測試

7.  mkdir :  創建目錄
-p  一次性創建嵌套的多層目錄
-v   顯示詳情
-m  跳出當前的umask

8.  cp:   復制文件或目錄
-f  覆蓋同名文件或目錄,強制復制
-i  提醒用戶確認
-r  遞歸復制

9.  rm : 刪除指定的文件或目錄
-f 不提示,直接強制刪除
-i 提示用戶確認
-r 遞歸式刪除整個目錄樹

10.  mv :  將制定文件或目錄轉移位置(剪切),如果目標位置與原位置相同,則相當於執行重命名操作

11.  which :   查找Linux命令程序所在的位置

12.  find :  精細查找文件或目錄
-name 按名稱查找 eg: find /etc -name "resol*.conf"
-size 按大小查找 eg: find /etc -size +1M(k,M,G)
-user 按屬性查找 eg: find /etc -user root
-type 按類型查找 eg: find /boot -type d (d 目錄; f 普通文件 ; b 塊設備 ; c 字符設備文件)
-a (and) 邏輯 ‘與’ 運算
-o (or) 邏輯‘或’ 運算

13.  pwd : 查看當前路徑

14.  stat :  查看文件詳細狀態信息

 

===========================================

15.  cat  : 查看文件內容,可同時顯示多個文件的內容(正序顯示)
16.  tac  : (倒序顯示)
17.  nl :不顯示行號
-n 顯示內容的同時顯示行號
-A 顯示所有的字符(通常Windows系統拷貝過來的文件無法直接cat到,需要加此選項)
【root@www~】# cat -n /etc/yum.conf
【root@www~】# cat -nA /etc/yum.conf
【root@www~】# cat -nl /etc/yum.conf

18.  more :全屏方式分頁顯示文件內容
a.按enter 向下滾動一行
b.按空格鍵向下滾動一頁
c.按q鍵退出
【root@www~】#more /etc/passwd
19 。 less: 與more基本相同,但拓展功能更多

20.  head: 查看文件開頭的一部分內容,默認顯示10行,可加選項調節
【root@www~】#head -5 /etc/passwd (顯示pass文檔文件 的前五行)
21. tail :查看文件結尾的一部分內容

22.  wc: 統計文件中的單詞數量
-l  統計行數
-w:統計單詞個數
-c:統計字節數
【root@www~】#wc /etc/hosts
2 10 158 /etc/hosts (行數,單詞數,字節數)

23.  grep : 在文件中查找並顯示包含指定字符串的行
-i : 查找時忽略大小寫
-v:反轉查找,輸出與條件不符的行
 “^...”表示以...開頭
 “...$”表示以...結尾
  “^$”表示空行
eg:【root@www~】#grep -v "^#" /etc/yum.conf | grep -v "^$"
    ( 過濾掉以“#”開頭的注釋行及空行)
24. egrep:增強型過濾 (等同於 grep -E )

25.  gzip:壓縮 (壓縮后文件格式為 ".gz")
26.  gzip -d :解壓縮格式為.gz 的壓縮文件

27.  bzip2: 壓縮 (壓縮后文件格式為 ".bz2")
28.  bzip2 -d :解壓縮格式為 .bz2 的壓縮文件

29.  tar : 制作歸檔文件,釋放歸檔文件
       tar [選項c...] 歸檔文件名 源文件或目錄
       tar 【選項 x...】 歸檔文件名 【-C 目標目錄】

-c 創建.tar 格式的包文件
-x 解開.tar 格式的包文件
-v 輸出詳細信息
-f 表示使用歸檔文件 (后面需緊跟歸檔文件名)
-t 列表查看包內的文件
-C 解包時指定釋放的目標目錄
-z 調用 gzip 程序進行壓縮或解壓
-j 調用bzip2 程序進行壓縮或解壓

eg: tar zcvf aaa.tar.gz /aaa/
eg: tar zcf /opt/home.tar.gz /home/
eg: tar cjvf aaa.tar.bz2 /aaa/
tar xf aaa.tar.bz2 -C /root/

30.  vi : 文本編輯器
31.  vim : vi編輯器的增強版

模式切換:
a 在光標后插入內容
A 在光標所在的行末尾插入內容
i 從當前光標前插入內容
l 在光標所在行行首插入內容
o 在當前光標下插入空行
O 在當前光標上插入空行

32.  rpm 查詢已安裝的RPM軟件信息
(1)格式: rpm -q 【子選項】 【軟件名】
-qa : 查看已安裝的所有 RPM 軟件列表
-qi : 查看指定軟件的詳細信息
-ql :查詢軟件包的目錄,文件列表
eg:【root@www~】#rpm -q bash
bash-4.1.2-15.el6_4.x86_64
【root@www~】#rpm -qa | grep bash
bash-4.1.2-15.el6_4.x86_64
查詢未安裝的RPM包文件
rpm -qb [子選項] RPM包文件
-qpi :查看該軟件的詳細信息
-qpl : 查看包內所含的目錄,文件列表

安裝升級RPM包文件
rpm 【選項】 RPM包文件
-i: 安裝一個新的rpm軟件包 (install)
-U:升級,若未安裝,則進行安裝
-h: 以“#”號顯示安裝的進度
-v : 顯示安裝過程中的詳細信息
-F: 更新某個rpm軟件,若未安裝,則放棄安裝

33.  yum
安裝:yum -y install 軟件名
卸載:yum -y remove 軟件名
升級:yum -y update 軟件名
卸載光盤 : umount /dev/sr0
安裝光盤: mount /dev/sr0 /media/  (media  介質)

34.  ./configure 進入設置模式
35.  make 編譯
36.  make install 編譯安裝
37.  md5sum 檢驗校驗和

==================================

重啟命令

38. reboot
39. shutdown -r now
40. init 6

關機命令

41 . halt -p
42 . shutdown -h now
43 . init 0
------------------------
sync;sync;sync;reboot
sync:數據同步命令, 它會把內存中的數據同步到硬盤中去,防止在瞬時在
關機或重啟時,數據丟失

重啟關機命令
reboot
shutdown -r now
init 6

halt -p
shutdown -h now
init 0

44 . sync 同步數據
======================================
45 . echo 回顯
46 . sleep 休眠

47 . useradd  : 添加用戶賬號 命令
useradd [選項】 用戶名
-u :指定uid標記號
-d:指定宿主目錄,缺省默認為/home/用戶名
-e:指定賬號失效時間
-M:不為用戶建立初始化宿主目錄 (-d 與 -M 不能同時使用)
-s:指定用戶登錄的shell
-g:指定用戶的基本名
-G:指定用戶的附加組名
-c:添加備注,顯示在/etc/passwd第五字段

eg:[root@www~]#groupadd group1
[root@www~]#mkdir -p /testgroup1
[root@www~]#groupadd jiaoxue
[root@www~]#useradd -d /testgroup1/tom/ -g group1 -G jiaoxue -s /bin/bash -e
2016-01-01 tom
[root@www~]#passwd tom
..........
...........
[root@www~]#tail -1 /etc/passwd
[root@www~]#tail -1 /etc/shadow

48 . userdel : 刪除用戶賬號命令
userdel 用戶名
-r : 刪除用戶的同時刪除用戶的宿主目錄
eg: [root@www~]#userdel -r tom1
[root@www~]#ls /testgroup1/

49 . usermod : 修改用戶屬性 命令
usermod [選項] ... 用戶名
-l : 更改用戶賬號的登錄名字
-c : 修改用戶的備注
-L : 鎖定用戶賬號
-U: 解鎖用戶賬號
eg: [root@www~]#usermod -l tom1 tom
[root@www~]#tail -1 /etc/passwd
tom1:x:501:501::/testgroup1/tom/:/bin/bash
[root@www~]#usermod -c jiaoxue tom1
[root@www~]#tail -1 /etc/passwd
tom1:x:501:501:jiaoxue:/testgroup1/tom/:/bin/bash

50 .  groupadd: 添加組賬號命令
注GID:組標識號
格式: groupadd [-g GID] 組賬號名

51 . groupdel: 刪除組賬號
eg: [root@www~]#groupdel market
[root@www~]#tail -5 /etc/group

52 . groups : 查詢客戶所屬的組
groups 用戶名

53 . passwd : 設置/更改用戶口令
passwd 【選項】 用戶名
-d : 清空用戶密碼
-l : 鎖定用戶賬號
-S: 查看用戶賬號的狀態(是否被鎖定)
-u:解鎖用戶賬號
-x, --maximum=DAYS:密碼的最長有效時限
-n,--miximum=DAYS:密碼的最短有效時限
-w,--warning=DAYS:在密碼過期前多少天開始提醒用戶
-i,    --inactive=DAYS:當密碼過期后經過多少天該賬號會被禁用

54 . gpasswd:設置組賬號密碼(極少用),添加,刪除組成員
gpasswd [選項] ... 組賬號名

選項為空時,表示給群組設置密碼,僅 root 用戶可用

-a : 向組內添加一個用戶

-d : 從組內刪除一個用戶成員
-M:定義組成員列表,以逗號分隔

55 . id : 查詢用戶身份標識
id 【用戶名】

56 . w : 查詢已登錄到主機的用戶信息

57 . who: 與 w 命令類似,查詢已登錄到主機的用戶

58 . finger : 查詢賬號的詳細信息
finger 【用戶名】

59 . whoami : 查詢當前登錄的賬號名

60 . tree : 將所有文件以樹的形式列出來

========================================================

臨時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永久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臨時關閉selinux安全機制
setenforce 0
永久關閉selinux安全機制
sed -i '7 s/enforcing/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yum -y clean all ,清除緩存時會遇到 /var/run/yum.pid 被鎖定
      ↓ ↓ ↓ ↓ ↓ 解決方法:

通過xshell再復制一個新的終端通道:

執行以下命令 :

> /var/run/yum.pid

即可解決問題。

==============================================

  刪除該登陸的用戶:

 fuser -k /dev/pts/1  

復制命令(不用按y):

/bin/cp -f /etc/passwd ./

\cp -f /etc/passwd ./

yes | cp -f /etc/passwd ./

=====================

61. alias :查看系統中別名

    alias myip ='cat /etc/sysconfig/....'   設置別名

62.unalias myip 刪除別名

63. chgrp :命令可采用群組名稱或群組識別碼的方式改變文件或目錄的所屬群組。使用權限是超級用戶。 

命令格式

           chgrp [選項] [組] [文件]

必要參數:

 

   -c 當發生改變時輸出調試信息

 

   -f 不顯示錯誤信息

 

   -R 處理指定目錄以及其子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v 運行時顯示詳細的處理信息

 

   64.   chmod : 設置文件或目錄的權限

   格式:chmod【-R】【ugoa】【+-=】【rwx】 參數

        chmod 【-R】【nnn】

-R : 表示以遞歸的方式設置目錄及目錄下的所有子目錄及文件的權限

 u : 屬主

 g :   屬組

 o : 其他人

 a :所有人

 + : 添加

 - : 刪除

 = : 重置

nnn : 7進制的數字權限,如 : 777 666 644 755  等。。。

讀權限  r  4

寫權限  w  2

執行權限 x 1

無權限  -  0

65. chown  : 設置文件的歸屬

  chown 屬主 文件

  chown :屬組  文件

  chown 屬主:屬組  文件

 66.umask : 權限掩碼 

   作用: 控制新建的文件或目錄的權限

查看umask值 :  umask  

設置 umask值:  umask  nnn

   【root@www~】# umask 020

   【root@www~】# umask

    0020

 

67. getfacl : ACL的查詢

    格式: getfacl  文件或目錄       (ACL概述: 主要作用可以提供除屬主、屬組、其他人的  rwx 權限之外的細節權限設定 )

 

 68. setfacl: ACL的設置

 

     格式: setfacl 【選項】 【acl 參數】 目標文件或目錄

 -m :設置后續的acl 參數,不可與 -x 一起使用

 -x: 刪除后續的acl 參數,不可與 -m 一起使用

 -b : 刪除所有的acl 參數

  -k : 刪除默認的acl 參數

  -R : 遞歸設置acl 參數

  -d : 設置默認 acl 參數,只對目錄有效 

 

 69. fdisk -l : 檢測並確認新硬盤

輸出信息說明

    Device : 分區的設備文件名稱

    boot : 是否是引導分區

    stat/end:分區的起始/結束位置

    blocks:塊,默認大小為1024字節

    Id: 分區對應的系統ID號。 83表示Linux中的EXT4分區,8e表示LVM邏輯卷,82表示swap,fd表示RAID

   System: 分區類型

70. fdisk :  在交互式的操作環境中管理磁盤分區

    常用選項 :

          m: 查看操作指令的幫助信息

         p : 列表查看分區信息

         n: 新建分區

         d:刪除分區

         t:變更分區類型

        w: 報訊分區設置並退出

       q: 放棄分區設置並退出

      Ctrl+退格鍵 :刪除輸入的錯誤字符

71.  mkfs : 創建文件系統 (格式化)

    -t:制定格式化文件類型

   -b:指定block大小,單位為字節

    -I :inode大小

    -U:設置UUID號

    -q:執行時不顯示任何信息

72.  mkswap:創建交換文件系統

   格式: mkswap  分區設備

          eg: [root@www~]#mkswap /dev/sd__

73. swapon : 開啟交換分區

      swapon -s  查看內存

74.  swapoff : 關閉交換分區

75. dd : 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1. if=文件名:輸入文件名,缺省為標准輸入。即指定源文件。< if=input file >

 

     2. of=文件名:輸出文件名,缺省為標准輸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of=output file >

  76. parted 規划2G大小以上分區

 77. partprobe :   加載分區表 

     eg : partprobe  /dev/sd *

78 .  partx :對一個磁盤或者分區表類型,嘗試解析分區表。可以增加或刪除分區。但不是fdisk,增加,刪除分區對磁盤造成改變,只是告訴內核當前磁盤的分區情況。

          partx [-a|-d|-l] [--type TYPE] [--nr M-N] [partition] disk

        -a    增加制定的分區或讀磁盤新增的分區
  -d    刪除制定或所有的分區
  -l     列出分區
  --type  指定分區類型。dos,bsd,solaris,unix,或者gpt
  --nr      M-N 指定分區范圍

 

  79. mount : 查看當前的掛載

    mount -a  掛載/etc/fstab中記錄的所有掛載

    mount -o -loop ISO 鏡像文件  掛載點目錄

 80 . unmount : 卸載已掛載的文件系統

    umount -a 卸載所有/etc/fstab 中已記錄的掛載

81. df : 查看磁盤使用情況 

     格式 : df  【選項】 【文件】

  -h : 顯示更易讀的容量單位

  -T : 顯示對應文件系統的類型

  -i : 顯示inode 的數量

82. xfs_growfs

83.resize2fs

84. blkid : 查看分區的UUID號

    格式 : blkid  分區設備

    85.        (掃描 scan、建立 create、顯示 display、刪除 remove、擴展 extend、減少 reduce)   

            pvscan : 掃描物理卷
86. vgscan :掃描 卷組
87. lvscan  : 掃描邏輯卷
88. pvcreate : 建立物理卷
89. vgcreate  : 建立卷組
90. lvcreate  : 建立邏輯卷

91. pvdisplay  : 顯示物理卷

92. vgdisplay  : 顯示卷組

93. lvdisplay   :顯示邏輯卷
94. pvremove  : 刪除物理卷
95. vgremove  : 刪除卷組
96. lvremove   :刪除邏輯卷 
97. vgextend  : 擴展卷組
98. lvextend   :   擴展邏輯卷
99.  vgreduce  :
減少卷組
100. lvreduce  :
減少邏輯卷

 ==========================================

101. uname : 顯示當前操作系統名稱 

102. lsb_release :  lsb_release命令用來查看當前系統的發行版信息  ,有了這個命令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到底是RedHat的、還是別的發行版,還有具體的版本號,比如3.4還是5.4等等...  

[root@localhost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core-4.1-amd64:core-4.1-noarch
Distributor ID: CentOS
Description: CentOS Linux release 7.5.1804 (Core)
Release: 7.5.1804
Codename: Core

103. mdadm : 

            作用:實現軟件RAID

            格式 : mdadm   [選項]  參數

           常用選項: 

                   -C : 創建一個新的軟 RAID ,后面接 raid 設備名稱。 例如, /dev/md0 ,  /dev/md1  等。

                   -A : 加載一個已存在的陣列,后面跟陣列以及設備的名稱。

                   -S : 停止指定的 RAID 設備

                  -D : 輸出指定 RAID 設備的詳細信息。

                   -l : 設置 RAID 的級別,例如設置“--level5” 則表示創建陣列的級別是 RAID 5

                   -n : 指定陣列中活動磁盤的數目

                   -x : 指定陣列中備用磁盤數

                   -G : 改變在用陣列的大小或形態

                    -v : 顯示細節

104. quotacheck  : 掃描文件系統並建立Quota的記錄文件          ( quota 注:在Linux系統中,由於是多人多任務環境,所以會有很多人共同使用一個硬盤空

           格式 : quotacheck  【選項】 【掛載點目錄】                    間的情況發生,如果其中少數幾個使用者大量的占用硬盤空間的話,那勢必會壓縮其他用戶

            常用選項:                                                                            的使用權力,因此,管理員應該適當的限制硬盤的容量給用戶,以妥善分配系統資源。)

                 

                   -a : 掃描所在 /etc/mtab 內,含有 quota 支持的文件系統,加上此參數后可不寫掛載點目錄

                   -u :針對用戶掃描文件與目錄的使用情況,建立 aquota.user 文件

                   -g : 針對組掃描文件與目錄的使用情況,建立 aquota.group 文件

                   -v : 顯示掃描過程的詳細信息

                   -M : 強制以讀寫的方式掃描文件系統(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

                   -f : 強制掃描文件系統,並寫入新的quota配置文件(  危險  )

            常用選項組合: quotacheck -auvg

105. quotaon/quotaoff : 啟動/關閉 quota 服務

            格式 : quotaon/quotaoff [選項]  [掛載點目錄]

                常用選項 :              

                    -a : 根據/etc/mtab 內的文件系統設定啟動有關的quota 服務,若不加此參數,需在后面指定文件系統

                    -u :針對用戶啟動quota ( aquota.user )

                    -g :   針對組啟動quota ( aquota.group ) 

                    -v : 顯示啟動過程的詳細信息

          啟動/關閉全部用戶及組的 quota 服務 : quotaon / quotaoff -avug

          啟動/關閉某一文件系統的用戶 quota 服務 : quota /quotaoff -uv  掛載點目錄

106.   edquota :  edit quota ,編輯用戶 ,組的限制 與 寬限時間 

          格式 : edquota  [ 選項 ] [用戶 | 組 ]

        常用選項 :

                      -u : 后面跟用戶,可以直接進入 quota 的編輯界面去設定該用戶的限制值

                      -g : 后面跟組,可以直接進入quota 的編輯界面去設定該組的限制值

                       -t : 可以修改寬限時間

                       -p : 復制前一個設置的范本到下一個用戶或組

107.   setquota  : 命令設定 quota 限額   

             格式 : 

                       setquota [-u|-g] [用戶|組] [block(soft)] [block(hard)] [inode(soft)] [inode(hard)] [文件系統]

108. quota : 單一用戶或組 的 quota 報表 

              格式 : quota [選項 ] [用戶 |組] 

         常用選項:

                      -u : 后面跟用戶,顯示出該用戶的quota 限制值 ,若不跟用戶則顯示執行者的 quota 限制值

                       -g : 后面跟組 , 顯示該組的 quota 限制值

                       -v : 顯示每個用戶在文件系統的quota 值

                        -s : 人性化單位顯示

109. repquota : 針對文件系統的限制配額做報表

            格式 : repquota [選項] [ 參數]

         常用選項 : 

                    -a : 查找 /etc/mtab 中具有 quota 標志的文件系統 , 並報告 quota 的結果

                    -u : 顯示出用戶的 quota 限值 (默認顯示此值)

                     -g : 顯示出某個群組的 quota 限制值

                      -v : 顯示文件系統的詳細信息

                     -s : 人性化單位顯示

110. init

  #init 0 -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 設置為0 )

  #init 1 - 單用戶模式
  #init 2 - 多用戶,沒有 NFS 不聯網
  #init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標准的運行級)
  #init 4 - 沒有用到
  #init 5 - X11 (xwindow) 圖形化界面模式
  #init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6 )
12345678910111213
  用法:init命令很簡單。直接輸入init + 你想要的模式  回車就行。 
             比如輸入:  init 0  就是關機 
                              init 3  就是切換到多用戶-命令行模式 
                              init 5  就是切換到圖形化界面 
                              init 6  就是重啟

111. chroot  : (在linux系統中,進入救援模式時,需要輸入 chroot  /mnt/sysimage 切換到/目錄下)

         在 linux 系統中,系統默認的目錄結構都是以 /,即是以根 (root) 開始的。

          切換系統的根目錄位置,引導 Linux 系統啟動以及急救系統等。 
chroot 的作用就是切換系統的根位置,而這個作用最為明顯的是在系統初始引導磁盤的處理過程中使用,從初始 RAM 磁盤 (initrd) 切換系統的根位置並執行真正的 init。另外,當系統出現一些問題時,我們也可以使用 chroot 來切換到一個臨時的系統。

112.runlevel : 查看當前系統的運行級別

        運行級別:
                    0: 關機
                    1: 單用戶模式
                    2: 無網絡的多用戶模式
                    3: 多用戶模式
                    4: 未使用
                    5: 圖形界面模式(GUI)
                    6 : 重啟

113.ntsysv : 設置系統服務 

                

-back 在互動式界面里,顯示Back鈕,而非Cancel鈕
-level <等級代號>  在指定的執行等級中,決定要開啟或關閉哪些系統服務

            常用格式: ntsysv --back        ntsysv --level 等級代號

                 提供一個交互式,可視化窗口

                可以在字符終端運行

                便於集中管理多個服務

114.chkconfig :設置系統服務

             格式: chkconfig --list

                         chkconfig --list 服務名稱

115.free  :  顯示系統內存 ,包括物理內存、交換內存(swap)和內核緩沖區內存。

116. fsck :  用來檢查和維護不一致的文件系統。若系統掉電或磁盤發生問題,可利用fsck命令對文件系統進行檢查。

117. xfs_repair :  嘗試修復受損的 xfs 文件系統

118. ps aux : 以簡單列表的形式顯示出進程信息   (ps aux --no-header  去掉頭部)

               a : 顯示當前終端下的所有進程信息,包括其他用戶的進程

               u : 使用以用戶為主的格式輸出進程信息

               x : 顯示當前用戶在所有終端下的進程信息

119.ps -elf : 以長格式顯示系統中的進程信息,並且包含很多更豐富的內容

             -e : 顯示系統內的所有進程信息

             -l : 使用長格式顯示進程信息

             -f : 使用完整的格式顯示進程信息

120. top : top命令將會在當前終端以全屏交互式的界面顯示進程排名,及時跟蹤包括CPU,內存等系統資源占用情況,默認情況下三秒刷新一次,默認以CPU占用率排序

         常用選項 : 

                  -d : 指定刷新的間隔時間,單位秒

                  -b : 以批量處理模式操作,一般與 -n 同時使用

                   -n: 指定循環顯示的次數

                   -u: 指定用戶名

                   -p : 指定進程號

121. uptime : 查看系統負載平均值

122. pgrep :  根據特定條件查詢PID信息

             -l : 顯示進程名

            -U : 指定特定用戶

             -t : 指定終端

  [root@www~] pgrep -l "log"

 1660  rsylogd

  2134   login

  [root@www~] pgrep -l -U amber -t tty1

 2281 bash

 2305 vim

123. pstree : 以樹形結構列出進程信息

    常用選項: 

          -a :顯示完整信息

          -u : 列出對應用戶名

           -p :列出對應PID號

 124. nohup :  不掛斷地運行命令


125. jobs : 查看處於后台的任務列表,加 -l 同時顯示PID號

 126. fg : 將后台進程恢復到前台運行,可指定任務程序號

127. bg : 將后台暫停的進程調至后台運行

128. kill : 用於終止指定PID號的進程

129. killall : 用於終止指定名稱的所有進程

               -9 選項用於強制終止

130. pkill : 根據特定條件終止相應的進程

            -U : 根據進程所屬的用戶名終止相應進程

            -t : 根據進程所屬的終端終止相應進程

131. at : 設置一次性任務計划   (Ctrl+D 保存退出)

132. atq : 查詢現有的一次性任務計划

133. atrm :atrm 【任務序號】  刪除第幾項任務

134.date : 查看系統時間 

          date  -s  : 更改系統時間 

135. crontab : 設置周期性計划任務  (任務配置的格式: 分時日月周  任務內容設置)

       編輯 : crontab  -e [-u 用戶名 ]

       查看: crontab  -l  [-u 用戶名 ]

       刪除(清空) : crontab  -r  [-u 用戶名 ]

136. chattr : 

          鎖定賬號文件: chattr + i 

          解鎖賬號文件: chattr - i 

137. lsattr :  查看賬號文件 

138. chage :設置密碼有效期

           chage  -M  天數  用戶名

           passwd  -x 天數 用戶名   (修改某個已存在用戶的密碼有效期)

     設置今后添加用戶時的默認密碼有效期:

                    方法:  vim  編輯 /etc/login.defs 文件,修改 “PASS_MAX_DAY” 后面數值

     要求用戶下次登錄時修改密碼

                   方法: chage -d 0 用戶名

139. unset : 刪除變量 

            -f : 僅刪除函數

           -v : 僅刪除變量

140. su : 切換用戶  (有“-”初始化環境變量 無“-”環境變量不改變)  

141. sudo :以其他用戶身份(默認root身份) 執行授權的命令

142. visudo : 查看sudo操作記錄

143. source : 經常使用 source /etc/profile命令讓配置文件文件生效。

144.ntpdate : ntpdate pool.ntp.org 同步網絡時間

145. watch : 

顯示某個動態執行結果的命令:

參數:-n   1        每秒顯示一次結果

          -t    不顯示標題部分,僅顯示結果部分

          -d   加亮顯示結果部分

146.history : 用於顯示歷史記錄和執行過的指令命令。

     -N: 顯示歷史記錄中最近的N個記錄;

     -c:清空當前歷史命令;

     -a:將歷史命令緩沖區中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r:將歷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讀入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
    -w:將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d<offset>:刪除歷史記錄中第offset個命令
     -n<filename>:讀取指定文件

147.export : 顯示bash下的所有環境變量

148. john : 

149. nmap : 

其基本功能有三個:
(1)是掃描主機端口,嗅探所提供的網絡服務
(2)是探測一組主機是否在線
(3)還可以推斷主機所用的操作系統,到達主機經過的路由,系統已開放端口的軟件版本
150.ln : 軟鏈接就是ln –s 源文件 目標文件,它只會在你選定的位置上生成一個文件的鏡像,不會占用磁盤空間,
                硬鏈接 ln 源文件 目標文件,沒有參數-s, 它會在你選定的位置上生成一個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無論是軟鏈接還是硬鏈接,文件都保持同步變化。
   

必要參數:

     -b 刪除,覆蓋以前建立的鏈接

     -d 允許超級用戶制作目錄的硬鏈接

     -f 強制執行

     -i 交互模式,文件存在則提示用戶是否覆蓋

     -n 把符號鏈接視為一般目錄

     -s 軟鏈接(符號鏈接)

     -v 顯示詳細的處理過程

151. extundelete: 數據恢復工具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