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測試類型常用類型共計16個
功能測試 | 配置測試 |
性能測試 | 備份測試 |
壓力測試 | 異常測試 |
容量測試 | 健壯性測試 |
安全性測試 | 文檔測試 |
安裝測試 | 在線幫助測試 |
GUI測試 | 網絡測試 |
可用性測試 | 穩定性測試 |
最常用類型的划分,共計7個部分
功能測試:單功能測試、功能交互測試、業務場景測試
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容量測試、基准測試
界面測試:界面元素、布局
兼容性測試:不同環境、操作系統、瀏覽器
安全性測試:數據的安全性、權限的安全性、安全漏洞
安裝測試:安裝前、安裝中、安裝后
可靠性測試:異常測試、穩定性測試
根據質量特性划分測試類型共計8個部分
功能實用性:功能測試
兼容性:兼容性測試、互操作性測試
安全性:安全性測試
效率:強度測試、性能測試、指標測試、內存泄漏測試、容量測試、壓力測試
易用性:可用性測試、文檔測試、安裝性測試
可靠性:可靠性測試、啟動/停止測試、恢復測試、健壯性測試、備份測試
可移植性:配置測試、安裝測試
維護性:可維護性測試
測試類型說明
功能測試:功能測試(Functional Testing)是系統測試中最基本的測試,它不管軟件內部的實現邏輯,主要根據產品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和測試需求列表,驗證產品的功能實現是否符合產品的需求規格。
性能測試: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就是用來測試軟件在集成系統中的運行性能。性能測試的目標是度量系統相對於預定義目標的差距。需要的性能級別針對於實際的性能級別進行比較,並把其中的差距文檔化下來。
壓力測試: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的目的是調查系統在其資源超負荷的情況下的表現。尤其感興趣的是這些對系統的處理時間有什么影響。這類測試在一種需要反常數量、頻率或資源的方式下執行系統。
容量測試:容量測試(Volume Testing)的目的是使系統承受超額的數據容量來發現它是否能夠處理的數據容量。
安全性測試:安全測試(Security Testing)用來驗證集成在系統內的保護機制是否能夠在實際中保護系統不受到非法的侵入。
安裝測試:可安裝性測試(Installation Testing)的目的就是要驗證成功安裝系統的能力。
GUI測試: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測試主要包括兩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是界面實現與界面設計的吻合情況;另一方面是主要包括兩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是界面設計與實現是否吻合,主要指界面的外形是否與設計內容一致;界面處理的正確性也就是當界面元素被賦予各種值的時候,系統處理是否符設計以及是否沒有異常。
可用性測試:可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和可操作性測試(Operate Testing)有很大相似性,它們都是為了檢測用戶在理解和使用系統方面到底有多好。這包括系統功能、系統發布、幫助文本和過程,以保證用戶能夠舒適的和系統交互。在實際測試的時候,往往把這兩者放到一起進行考慮,很少會去嚴格區別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配置測試:配置測試主要測試系統在各種軟硬件配置、不同參數配置下系統具有的功能和性能。
異常測試(恢復性測試):系統異常測試又叫系統容錯和可恢復性測試,它是通過人工干預手段使系統產生軟、硬件異常,通過驗證系統異常前后的功能和運行狀態,達到檢驗系統的容錯、排錯和恢復的能力。
備份測試:備份測試(Backup Testing)是恢復性測試的一個補充,並且應當是恢復性測試的一個部分。備份測試的目的是驗證系統在軟件和硬件失效的事件中備份它數據的能力
健壯性測試:健壯性測試(Robustness Testing)有時也叫容錯性測試(Fault Tolerance Testing),主要用於測試系統在出現故障的時候,是否能夠自動恢復或者忽略故障繼續運行。
文檔測試:文檔測試(Documentation Testing)的目標是驗證用戶文檔是正確的並且保證操作手冊的過程能夠正確工作。
在線幫助測試:在線幫助的測試(Online Help Testing)主要用於驗證系統的實時在線幫助的可用性和正確性。
網絡測試:網絡測試是在網絡環境下和其他設備對接,進行系統功能、性能與指標方面的測試,保證設備對接正常。網絡測試考察系統的處理能力、系統兼容性、系統穩定可靠性及用戶使用等方面。
穩定性測試:系統穩定性測試的目的是評價系統在一定負荷情況下、長時間的運行情況。包括系統在一定負荷下,再增加新的業務,原有的業務是否受影響,新的業務是否能正常工作,系統資源有無泄漏,數據有無不一致的情況,系統性能是否會下降下來,關鍵點是長時間運行后,系統的狀況如何,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是否滿足系統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