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有些方法名、屬性名的前后都添加了雙下划線,這種方法、屬性通常都屬於Python的特殊方法和特殊屬性,開發者可以通過重寫這些方法或者直接調用這些方法來實現特殊的功能。其實前面見過的構造方法__init__() 就是一種特殊方法,開發者可以通過重寫類中的__init__方法實現自己想要的初始化邏輯。
Python類中的特殊方法、特殊屬性有些需要開發者重新寫,有些則可以直接調用。
栗子:
1 #coding=utf-8 2 class Item(): 3 def __init__(self,name,price): 4 self.name=name 5 self.price=price 6 #創建一個Item對象,將之賦值給it變量 7 it = Item('鼠標',29.8) 8 #打印it所引用的Item對象 9 print(it)
打印如下:
解釋:上面程序創建了Item對象,然后使用print() 方法輸出Item 對象。
運行程序之后可能出現不同的輸出結果:at后面的16位十六進制數字可能發生改變。it本來是Item的一個實例對象,但是為什么輸出的是這樣的字符串?這就是因為有__repr__()方法,控制台打印的其實是__repr__()方法的返回值。所以說打印it 或者是打印 im.__repr__()效果是一樣的。
1. __repr__()方法是object類提供的方法,而所有的Python類都是object類的子類,因此所有的Python對象都具有__repr__() 方法。所以如果需要將任何對象與字符串進行連接時,都可先調用__repr__()方法將對象轉為字符串,再將字符串連接在一起。
2. __repr__()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是一個“自我描述”的方法,該方法通常實現場景是:當開發人員直接打印該對象時,系統將會輸出該對象的“自我描述”信息,用來告訴外界該對象具有的狀態信息。
3. object類提供的__repr__()方法總是返回該對象實現類的“類名+object at + 內存地址 ”值,這個返回值並不能真正實現“自我描述”的功能,因此如果用戶需要自定義類能實現“自我描述”的功能,就必須重寫__repr__()方法。
大部分時候,重寫__repr__() 方法總是返回該對象令人感興趣的信息所組成的字符串。通常可返回如下格式的字符串:
類名[field1=值1,field2=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