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從 19 年開始決定寫博客,到現在半年的時間已經在博客園寫了 24 篇原創文章。雖然數量不多,基本上每周一篇的節奏,但還是有點小堅持帶來的喜悅。雖然沒什么人氣,但積累積累也算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個總結、思考,同時也提高一下自己的寫作能力。
這半年除了每周寫一篇博客,下班時間還會在知乎上做一些問答,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表達、寫作能力。開通了公眾號但一直不知道寫什么,還在慢慢探索的階段,希望能夠輸出一些獨一無二且有價值的內容。上半年也做了比較重要的決定,想自己寫本書,以電子書的形式。基於一個開源框架的模塊,把涉及到的基礎知識串起來,希望會是一個精簡同時又成體系、內容豐富的電子書。當然,想法總是美好的,具體執行的時候還是會比較困難,好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即便最后的結果沒想象中那么好,也算是做了一次新的嘗試。
此外,上半年也開始了新框架 —— Flink 的研究。因為我自己平時的工作中沒有用到 Flink 框架,所以這塊研究的時間就更少了。出過幾篇最簡單的教程,但是時間上跟寫書嚴重沖突,所以最近沒有更新相關的內容。但后續空出時間后還會繼續更新,繼續深入研究。
上下班的時間會看一些經濟學、英語等其他非計算相關的內容。至於為什么看這些內容,這其實是一個邊際收益的問題,因為已經在計算機專業上積累比較多的知識了, 但是在經濟學上的知識幾乎為零,所以同樣的花10分鍾的時間,在經濟學上學到的東西肯定大於計算機。也就是說這時候學經濟學的邊際收益是大於學計算機的。所以,建議各位朋友有時間可以學學專業以外的知識,尤其是像我這樣的程序員,比較宅、又不太善於社交,如果再不主動學習圈子以外的其他東西,可能視野越來越窄。
上面提到了上半年做的一些事情,如果同時做的話會是比較累的。畢竟人的精力有限的,所以應該做做減法。最開始這幾件事我是同步進行的,但是發現來回切換思維棧確實挺痛苦的。所以就果斷暫時放棄了 Flink 的研究,保質保量地重點完成寫書的任務,等這件事接近尾聲了再進行啟動其他事情。
建議各位程序員朋友,平時可以多記錄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寫寫博客。這樣做的好處,一來當時解決的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記錄可能以后會忘掉,尤其面試的時候可能都記不起具體的細節了。二來,可以提升自己寫作、表達的能力,也可以簡歷自己的技術影響力。既然談到寫作,下面就簡單分享下關於環境和寫作內容的一些思考。
環境的重要性
我們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我寫書為例,從5月中旬開始動手寫,到現在大概快 2 個月了。平時下班時候會寫一些,工作日大部分時間都是 10 點鍾到家並且上了一天班,即便寫效率也比較低。所以,主要還是靠周末。雖然周末時間充足,但消耗時間的東西也挺多,看看新聞、看看視頻、玩玩游戲、跟朋友聊聊天,一天下來也寫不了太多的東西。導致整體進度比較慢,自己也比較焦慮。上周末,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趟附近的一個書店。發現那里面的環境不錯,里面提供一塊比較安靜的區域,有書桌、WiFi、插座,可以在里面辦公、看書。可能是新環境的原因,一天下來並沒有覺得做了多少事。但比自己在家做的事情要多並且時間利用上比較集中,不會特別分散,自己也能靜下心思考一些東西。之前有去過咖啡廳,但是咖啡廳里比較嘈雜,並且有些咖啡廳插座比較少,網速也比較堪憂。當然也有人喜歡去公司,硬件設施相對來說更好一些,我第一份工作周末就經常一個人呆在公司寫代碼。但現在覺得總是呆在公司也不好。長期以來會錯過很多新鮮的事兒,導致對新事物的敏感度降低。
其實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挺大的。我大學時候轉過專業,最開始那個專業其實並不是特別熱門,所以班里的同學學習都很拼命。在那種環境下你自己不敢懈怠,你會覺得稍微放松一點就會被別人落下很遠。但大二我轉到計算機學院后,那個環境完全變了,周圍同學大部分都玩游戲、同學經常逃課。雖然我自己學習沒有懈怠(畢竟要補大一的課程),但是心態上完全變了,自己會覺得稍微多學一點就會比大部分人強。
所以,對於周末想搞點事兒,但是在家靜不下心的人可以嘗試找個書店待一兩次。我自己比較向往這種狀態,在一個安靜的、沒人打擾的地方,沒有產品、運營和測試,泡上一杯茶,給自己的需求排個期,敲着自己的代碼,即便 BUG 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心里依然樂開花。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拼命,那么努力。但我覺得哪怕一周抽半天的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一點一點積累,時間長了可能會產生質變。
關於技術輸出
對於剛開始寫作的人來說,都會有類似的問題,就是總是想寫但是好像一直不知道該寫什么。我剛開始寫作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我,包括現在也是。我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從心態上調整,前期就是寫給我自己看,因為剛開始寫作沒有多少人關注,所以寫出的東西首先自己覺得值得記錄,如果自己都覺得可有可無,那就不如不寫。當然如果寫的文章對別人有一點幫助,也會促進我們不斷更新更好的內容。記得在阿里內部一次會議上一位大佬講了一句話 “我們先要把自己做好,再考慮怎么去幫人家”,我覺得寫作也是一樣。
當不知道寫什么內容的時候,可以考慮降低更新的頻率,比如一周寫一次。從一個時間段里尋找有意義的事,慢慢去發散,發散到一些關鍵的點,提煉出有價值、值得記錄的東西,再慢慢地收攏、聚焦。在這方面我自己做的也不夠好,也在不斷地嘗試中。希望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最后,堅持輸出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剛寫作的朋友。剛開始寫作有了一些閱讀量內心是興奮的,然而寫的東西多了但是閱讀量並沒有變得更多,同時又得不到讀者反饋的時候,這時候就會產生懈怠的情緒,甚至放棄。出現這種情況建議采用我上面說的方式,調整下心態,堅持住。對於寫作的平台方面,我自己對比過幾個,感覺博客園對創作者是比較友好的,用戶量比較大,沒有那么多的廣告干擾用戶,搜索引擎收錄也比較好,優質的內容可以提到首頁獲得足夠的曝光量。
工作
簡單總結下這半年來工作上的一些思考。這半年,我轉變最大的就是對待工作的態度,以前我總覺得呆在一個公司首先得滿足我能在里面學到技術。如果純做業務學不到技術可能就會有消極的情緒,現在這種心態已經完全轉變了。我覺得公司雇我就是用錢買我的時間,至於工作好不好,願不願意干那是我自己選的。如果工作中能學到新技術自然是自己賺到了,如果學不到那也怨不得別人。以這樣的心態來工作會更加積極、主動,不會有過多無謂的消極心態。雖然自己業務時間寫書、寫博客,但工作還是根本。工作做好了,才有更多的心思做自己的事。
接下來
上半年做的一些主要的事情大概就總結完了。至於下半年以及未來要做的事情,我也不打算寫了。因為我覺得人往往會高估短期內的目標,並且計划不如變化快,唯一確定的就是認清當前的自己,沿着自己既定的路線,一步一步扎實地走下去。
這次的文章改了好多遍才發出來,希望能夠對正在閱讀的你有啟發。
歡迎關注公眾號「渡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