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三維基礎展示方案


文章版權由作者李曉暉和博客園共有,若轉載請於明顯處標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naaoveGIS/

1. 數據准備

所需基礎數據與之前討論過的方案1一致,需要提供政邊界、水系、建築物(必須帶樓層屬性)、道路、綠地等圖層數據。針對三維模型,支持精模和灰模方案。

2. 展示方案特色

該方案將重點突出行政區內數據,並通過一系列優化,讓深色星河融入場景,場景內各要素自然類流動,配合動態變化的圖表儀盤,更添科技酷炫感。

3. 具體展示描述

3.1突出行政立體邊界

將外框行政邊界處理成json格式,按照立體光暈效果繪制在球體上。

 

3.2三維球體透明

球體最大的好處是對全球尺度,或者大范圍面積的展示。但是項目往往只是一個相對小的區域,用球體展示方案不可避免的需要加載使用很多范圍外的數據,必然需要使用到互聯網環境,這限制了項目的環境兼容性。

當把球體透明后,所需展示數據則只需要本區域內的數據,並且讓該區域呈現出一種懸空的特效,配合深色的星空盒子,符合目前的展示科技風。

3.3限制三維球體縮放范圍

當三維球透明后,大范圍中已經沒有數據,此時再讓三維球任意縮放是不合理的,並且容易出現縮放太小后找不到數據所在的問題。這里,還需要限制三維球的縮放范圍,使其縮放范圍剛好在數據范圍內。

3.4外邊界延伸配圖

但是如果僅僅只有行政范圍內的一些數據,在行政范圍較小時,投放到大屏幕上容易出現中間外框空洞感。尤其目前透明球體后,有如星空下一個小島。所以三維配圖方案也要做出改變,及外邊界延伸配圖。將范圍外的一些路網、大區域行政邊界進行弱化配圖。

 

3.5地圖底圖調度優化及緩存

默認的三維場景中,模型加載的順序是先於地圖底圖瓦片的加載順序的,這會導致,當模型加載完后底圖再請求加載,給人一種場景卡頓的感覺。

這里我們需要做兩個優化:

  1. 調整地圖底圖和模型的加載順序,讓底圖優先加載,模型再依次疊加。使用戶首先就能看到場景全貌后,再陸續通過模型增加來豐富細節。
  2. 讓底圖瓦片走nginx轉發,在nginx中增加瓦片緩存機制。一次在線請求緩存后,地圖第二次加載將會迅速不少。

3.6增加粒子特效

在場景中增加一些緩慢、動態的向星空上升的粒子,以表示整個城市的信息流動向。

 

4. 整體展示效果

在該場景中增加遷徙圖效果、定位圖標、熱力后的整體展示如下:

 

                   -----歡迎轉載,但保留版權,請於明顯處標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naaoveGIS/

                                                              如果您覺得本文確實幫助了您,可以微信掃一掃,進行小額的打賞和鼓勵,謝謝 ^_^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