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vue中環境變量和模式的作用


使用vue框架進行前端開發也有一段時間了,遇到的問題可以大致分為2類:開發問題,部署問題。

開發方面的問題是最多的,也是大家經常會遇到的,但是部署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一旦部署出錯會造成嚴重的上線事故。

開發和測試時調用后台接口的地址是和生產環境中不一樣的,有些時候需要跳轉到其他網頁,也需要測試和生產環境跳轉不同的頁面。

這些配置如果都用人工來維護,上測試環境注釋掉生產的代碼,上生產環境注釋掉測試的代碼,會很麻煩也很容易出錯。

所以有必要在一個入口進行控制,這就要用到vue框架中的環境變量和模式。

在vue-cli3構建的項目中,項目根目錄下創建.env.[模式]文件可以定義一種模式,在這個文件中定義的變量就是對應模式的環境變量。

在本地啟動項目默認是使用的development模式,使用build命令打包默認是使用的production模式。但是我們一般都會有一個測試環境,在我們打測試包和生產包的時候都是用的是production模式,所以需要定義一個環境變量來進行區分。

我目前的做法是創建.env.development,.env.test,.env.production三個模式文件。

每個模式文件中有3個環境變量:NODE_ENV(對應當前模式的名稱),VUE_APP_RUNTIME_ENV(對應當前環境的名稱),VUE_APP_BASE_URL(當前環境向后台發請求的baseurl)。

vue-cli3構建的項目中默認只有development模式和production模式,默認的NODE_ENV分別是development和production,很多配置也只依據NODE_ENV區分這2種模式,但是我們需要有3種模式。生產和測試的包應該是除了環江變量不同,其他都相同,所以同屬production模式。用額外的VUE_APP_RUNTIME_ENV來區分production和test環境。

定義完成之后,在項目中使用process.env.VUE_APP_RUNTIME_ENV即可訪問到變量的值。

package.json中也需要定義一條打測試包的命令:

"build-test": "vue-cli-service build --mode test"
表示打一個使用測試配置的身生產包。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