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t.zol.com.cn/615/6150989.html
猶記得當年Windows7系統體驗指數中,那5.9分磁盤分數,在其余四項的7.9分面前,似乎已經告訴我們機械硬盤注定被時代淘汰。勢如破竹的SSD固態硬盤,徹底打破了溫徹斯特結構的機械硬盤多年來在電腦硬件領域的統治。SSD數倍於HDD機械硬盤的傳輸性能,讓普通用戶和發燒玩家的體驗均成倍提升。如今,經歷多年來的發展,以金士頓和HyperX為代表的SSD品牌,已完全主導硬盤存儲市場。
在這場存儲革命中,為了實現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使用環境、更好的體驗,SSD的接口也在不斷進化革新,像主流的SSD就有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和mSATA接口等。這四種常見的接口有什么不同?又適合什么樣平台使用呢?下面我們來一一進行講解。
SATA3.0接口代表產品:金士頓UV400系列
作為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盤接口,SATA3.0接口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盤都使用這種接口,理論傳輸帶寬6Gbps,雖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及32Gbps帶寬有一定的差距,但普通2.5英寸SSD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應用需求,500MB/s左右的讀寫速度也夠用。而對於100MB/s左右讀寫速度HDD機械硬盤上,6Gbps帶寬還遠遠談不上瓶頸,只能埋怨HDD硬盤發展太慢,存儲速度一直沒有質變。
雖然SATA3.0接口規格已經推出有一段時間,但"廉頗歲老,尚善飯否"。大多數用戶對SSD性能的要求談不上極端苛刻,而且還要考慮選購時的性價比因素,因此SATA3.0接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主流大眾的選擇。說起SATASSD,就不得不提電商銷售名列前茅的金士頓UV400系列。UV400系列其采用Marvell四通道主控芯片,搭配高品質的閃存顆粒,讀寫速度最高可達550、500MB/s,接近於SATA3.0接口的傳輸瓶頸,為用戶帶來極速的讀寫體驗。且金士頓UV400走親民的價格路線,無論你是初裝機還是升級,金士頓UV400SSD絕對是一款性價比最出色的產品。
PCIe接口代表產品:HyperXPredatorPCIeSSD
在傳統SATA硬盤中,當我們進行數據操作時,數據會先從硬盤讀取到內存,再將數據提取至CPU內部進行計算,計算后再反饋給內存,最后寫入至硬盤中;而PCIe接口就不一樣了,數據直接通過總線與CPU直連,省去了內存調用硬盤的過程,傳輸效率與速度都成倍提升。簡單的說,我們可以把兩種通道理解成兩輛相同的汽車,PCIe通道的汽車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駛,而SATA通道的汽車就像是在崎嶇山路上行駛。很顯然,PCIeSSD的傳輸速度會遠大於SATASSD。
HyperXPredatorPCIeSSD是眾多PCIe接口SSD中的佼佼者,它采用PCI-E2.0x4接口,半高式設計,主控為Marvell88SS9293,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分別達到了1400MB/s和1000MB/s,是HyperX高端固態硬盤產品中速度最快的產品,讀寫速度也遠超SATA接口的SSD產品。
雖然PCIeSSD有諸多好處,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PCIeSSD由於閃存顆粒和主控品質極高,總體成本也相對較高,相比傳統SATA接口固態硬盤的售價要貴一些。另外,由於PCIe會占用總線通道,入門以及中端平台CPU通道數較少,也不太適合使用PCIeSSD。只有配合Z170、X99這樣頂級平台,才可以完全發揮PCIeSSD的性能。總的來說,如果你是在組裝專業工作室用機,或是骨灰發燒級玩家,亦或是一個不差錢的土豪,那么HyperXPredatorPCIeSSD是決對正確的選擇!
M.2接口代表產品:金士頓G2系列
M.2接口,最初叫做NGFF(NextGenerationFormFactor),寬度22mm,單面厚度2.75mm,雙面閃存布局也不過3.85mm厚。M.2接口產品有豐富的可擴展性,最長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此外,M.2接口可以同時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帶寬,如果是采用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態硬盤,則讀寫速度在550MB/s左右。
其實前面介紹的HyperXPredatorPCIeSSD產品本身擁有雙重接口,從PCIe轉接卡中取下,即可轉換為M.2接口的SSD,並且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同樣可以達到1400MB/s和1000MB/s。
金士頓G2系列M.22280SSD是一款SATA通道的M.2SSD,寬度22mm,長度80mm,有120G、240G及480G三種容量,精選MLC閃存,通過先進的磨損均衡和TRIM支持優化技術,金士頓G2系列可在使用壽命期間保持一致的速度。此外,雖然性能上與SATASSD比起來沒有太大優勢,但貴在無外殼設計,纖薄,且價格跟SATASSD差不多,是帶M.2接口的超薄類筆記本、Mini/HTPC主機升級不錯選擇。
上面兩款都是M.2接口,如何分辨出哪個是PCI-ESSD哪個是SATASSD?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解答幾個常見問題。
1、同是M.2接口,為什么會有PCI-E和SATA之分?
這是因為兩者所走的通道不同,M.2有兩種接口定義:Socket2和Socket3。Socket2支持SATA、PCI-EX2通道的SSD,Socket3專為高性能存儲設計,支持PCI-EX4。HyperXPredatorSSD走的是PCI-E通道,而金士頓G2系列M.2走的是SATA通道。走的路不一樣,性質也就截然不同了。
2、有M.2接口的主板都能使用M.2SSD?
非也非也,不同主板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是不同的,有的僅持PCI-E通道,其規格說明里關於M.2的描述有標明。而有的則兼容SATA和PCI-E兩種通道。所以如果您想購買M.2SSD,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主板上的M.2接口是支持哪種通道的。
3、什么決定M.2SSD所走的通道?
主控決定了接入M.2接口的SSD是走PCI-E通道還是SATA通道。例如HyperXPredatorSSD的主控是Marvell88SS9293主控,這是一款PCI-E控制器,而金士頓G2系列M.22280SSD采用的是SATA控制器。
4、性能差別有多大呢?
走的通道不一樣,速度自然有差別。SATA3.0通道的理論帶寬是6Gb/s.理論極限傳輸速度600MB/s,所以跟市面所有的SATA接口SSD一樣,金士頓G2系列M.22280SSD的最高讀取速度不超過600MB/s,而主板M.2接口走PCI-E通道傳輸通道帶寬為10Gb/s。HyperXPredatorSSD的連續讀寫達到1400MB/s和1000MB/s,完全超過了SATA3.0的極限傳輸速度。
mSATA接口代表產品:金士頓MS200系列
早期,為了更適應於超極本這類超薄設備的使用環境,針對便攜設備開發的mSATA(miniSATA)接口應運而生。你可以把它看作標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PCIe接口一樣。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個重要過程,不過mSATA依然沒有擺脫SATA接口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是6Gbps。諸多原因沒能讓mSATA接口火起來,反而被更具升級潛力的M.2SSD所取代。
當然,如果你正要升級的老筆記本或是新購買的mini主機帶有mSATA接口,不妨考慮金士頓MS200系列mSATASSD,她采用高品質MLC閃存芯片,讀取速度可達550MB/s,寫入可達530MB/s,是一款堅固性能和高耐久度的SSD產品。
在計算機發展的這60年中,從最初的打孔卡記錄到今天的高性能SSD,存儲介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SSD更是發展迅速,從接口形態的進化可窺探一二。目前擁有SATA、mSATA、M.2、PCIe等接口,在各種平台設備都有所運用。作為全球存儲領袖,金士頓旗下的SSD產品線覆蓋齊全,相信會有一款高速的SSD產品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