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i.init()與mui.ready()與mui.plusReady()區別和關系


轉自:https://www.jianshu.com/p/6aa790c07131

 

首先我們來看下mui.init()與mui.plusReady()的區別:

mui框架將很多功能配置都集中在mui.init方法中,要使用某項功能,只需要在mui.init方法中完成對應參數配置即可,目前支持在mui.init方法中配置的功能包括:創建子頁面、關閉頁面、手勢事件配置、預加載、下拉刷新、上拉加載。

但是官方有又說法:

頁面初始化:必須執行mui.init方法

mui在頁面初始化時,初始化了很多參數配置,比如:按鍵監聽、手勢監聽等,因此mui頁面都必須調用一次mui.init()方法;

在app開發中,若要使用HTML5+擴展api,必須等plusready事件發生后才能正常使用,mui將該事件封裝成了mui.plusReady()方法,涉及到HTML5+的api,建議都寫在mui.plusReady方法中。

個人認為:

1.每個用到mui的頁面都調用下mui.init。

2.如果需要使用大H5+對象,就寫到plusReady中,如plus對象。

初學mui會發現大量的demo中,都需要調用mui.init()和mui.plusReady(),可見這兩東西在app開發中的重要性

首先請注意一點,如果不是做app開發(非hbuilder基座運行),做web開發的話(在瀏覽器運行html),plusReady是沒有意義的,不會執行,為什么?

無論做wap網頁,還是app開發,只要需要用到mui框架,都需要mui.init初始化框架功能,而plusready僅僅在app開發中使用

mui個人習慣:

每個用到mui的頁面都調用下mui.init,直接放在js最前方

除了function定義函數之外,全都寫在plusReady之中,function調用也放在其中,畢竟做app開發調用html5+api十分的頻繁,就像jq的$(document).ready()一樣的道理,尤其是出現plus對象的一定放在plusReady里面!

目前尚不清楚plusReady過分臃腫對性能是否造成傷害。理論上只是在html5+加載完之后執行其中的代碼罷了,是不會影響性能,只會晚一點執行(延遲並不會感受到)

關於mui plusReady的注意點:

mui.plusReady()中的代碼不執行
可能1:
你在瀏覽器下運行了html
可能2:
plusReady事件僅在webview首次創建時觸發,使用mui.openWindow方法多次打開已存在的同樣id的webview時,是不會重復觸發plusReady事件的; 因此若業務寫在plusReady事件中,可能會出現執行結果和預期不一致的情況;此時可通過自定義事件觸發

mui.init和mui.plusReady這兩者到底什么關系

mui.init初始化mui的一些參數配置

如果要使用h5+的一些對象、方法,就要使用mui.plusReady,比如mui.plus對象。

mui,init每次寫js,最好都加上。

mui.ready()和mui.plusReady這兩者到底什么關系

ready代表DomcontentLoaded

plusReady代表plus基座

可以這樣理解:ready是在PC和移動端都能運行,plusReady僅僅在移動端運行;



作者:Cherry丶小丸子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6aa790c07131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