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連接好你的數據庫之后
數據庫操作語句
1、創建數據庫,數據庫名字例如叫 rhp1
CREATE DATABASE rhp1;
2、顯示數據庫
SHOW DATABASES;(顯示的是所有數據庫)
這里可以看到執行1,2行語句之后,顯示如下,看到我的數據庫rhp1已經在我的MySQL數據庫中了
3、查看某個數據庫的定義的信息:
SHOW CREATE DATABASE rhp1;
4、刪除數據庫
DROP DATABASE rhp1;
,不相信時候已經刪除,可以使用執行第二步查看一下
5、接下來如果要對數據庫進行任何操作,都先使用它,必須先執行這行語句 use +數據庫名字
USE rhp1;
6、有了上一步use語句之后,就可以操作訪問我們的數據庫啦
7、select database(); // 查看正在使用的數據庫:
下面介紹表相關數據結構
簡單介紹一下數據庫的各個關系,如果和Java各個進行類比的話
類——表;
類中屬性——表中字段;
對象——記錄
下面具體舉例
1、創建表,屬性
格式: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名 類型(長度) 約束,
字段名 類型(長度) 約束
);
例如:創建一個sort表,兩個屬性分別為 int型id, varchar型name(其中sid,sname,是為了便於區別各個添加的字段屬於那張表里面的,)
CREATE TABLE sort(
s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后面加了兩個約束,主鍵,讓主鍵列數據實現自動增長
sname VARCHAR(100)
);
2、刪除主鍵: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rimary key;
alter table sort drop primary key;
3、表中增加列,添加字段
ALTER TABLE sort ADD sage INT ;
4、show tables ; (查看所有的數據表)
5、desc 表名; (查看表結構)
5、刪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6、修改表中的列
ALTER TABLE sort MODIFY sname VARCHAR(50) NOT NULL;
7、刪除表中的列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列名;
8、修改表名
rename table 表名 to 新表名;
插入表記錄
注意:
插入的數據應與字段的數據類型相同
數據的大小應該在列的長度范圍內
在values中列出的數據位置必須與被加入列的排列位置相對應。
除了數值類型外,其它的字段類型的值必須使用引號引起。
如果要插入空值,可以不寫字段,或者插入 null。
對於自動增長的列在操作時,直接插入null值即可。
1、在表里插入數據(字段)
例如:
INSERT INTO sort(sid,sname) VALUES('001', '電器');
INSERT INTO sort(sid,sname) VALUES('002', '服飾');
INSERT INTO sort VALUES('003', '化妝品');
INSERT INTO sort VALUES('004','書籍');
2、查詢剛剛插入的數據 select語句
SELECT sid,sname FROM sort;
3、更新表記錄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值,字段名=值;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值,字段名=值 where 條件;
注意:
列名的類型與修改的值要一致.
修改值得時候不能超過最大長度.
值如果是字符串或者日期需要加’’.
UPDATE sort SET sname ="日用品";
即為所有的sname列都改變為“日用品”
帶約束的
UPDATE sort SET sname ="日用品" WHERE sid='1';
4、刪除表記錄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條件];
或者
truncate table 表名;
例如:
DELETE FROM sort WHERE sname='電器';
刪除表:DELETE FROM sort;
TRUNCATE TABLE sort;
注意兩者區別:
刪除方式:delete 一條一條刪除,不清空auto_increment記錄數。
truncate 直接將表刪除,重新建表,auto_increment將置為零,從新開始。
5、distinct用於去除重復記錄
select distinct 字段 from 表名;
6、我們在sql語句的操作中,可以直接對列進行運算。
SELECT sid+2,sname FROM sort;
列舉一些條件語句
以上就是數據庫一些基本操作語句,數據庫不區分大小寫,小寫的寫完系統自動默認變成呢大寫,用起來挺好玩的,嘿嘿,下面附上整個操作語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