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三系統安裝方法
雖然有兩塊硬盤, 機械硬盤上存的各種信息, 一般都不隨便亂動, 作為一個穩定祥和的內容庫.
所以三系統都安裝在256G的固態上. 使用GPT/UEFI引導.
空間分配(作為參考,請根據個人需要分配):
ESP 800MB FAT32 (存放三系統的EFI引導, 以及使用的CloverEFI 引導軟件)
Win10 100GB NTFS
MacOS 100GB APFS
Ubuntu 800MB exFAT (/boot掛載點) Ubuntu 30GB exFAT (/掛載點)
需要注意兩點:
1.Ubuntu /boot掛載點應該是必須的,第一次安裝的時候並沒有設置/boot掛載點, 安裝之后一旦更新軟件源, 關機重啟就會遲鈍緩慢甚至無法再次開機等疑難雜症, 建議不要嘗試略去此掛載點.
2.安裝MacOS過程當中, 安裝程序可能會在空閑的磁盤空間,創建一個500MB左右的Recovery分區, 不予理會即可.
多系統安裝的時候盡可能准備兩個U盤, 一個依次作為MacOS以及Ubuntu的系統安裝盤, 另一個保持PE救場.
安裝順序: Win10 ===> MacOS ===> Ubuntu
步驟如下:
Win10:
1.PE模式下, 使用DiskGenius格式化硬盤, 並新建分區, ESP(新建之后ESP化), Win10(NTFS), MacOS(先選擇默認NTFS,如不新建分區,在Mac安裝過程可能無法識別),剩余保持空閑空間.
2.PE模式下, 直接選擇安裝器, 選擇Win10的iso安裝鏡像. 安裝引導到ESP分區,安裝系統到Win10分區. 其余步驟略. ESP分區下的EFI文件夾內會增加Win10引導(或為boot&Microsoft 兩個文件),無需改動.
3.完成安裝, 引導選項為"Boot Windows by Microsoft".
MacOS:
1.制作MacOS的安裝U盤(Windows環境):
(1)下載原版dmg鏡像文件,或MacOS_with_Clover 的dmg鏡像文件.
(2)使用軟件TransMac轉換U盤為Mac可用格式, 然后制作安裝盤.
制作成功后, 按需要決定是否添加 免二次安裝補丁.
(3 如需添加, 請自行創建文件.並通過TransMac 鏡像根目錄 (與安裝文件.app並行)
免二次安裝補丁名稱("."不可省略, 無后綴名):
.IAProductInfo
免二次安裝補丁內容: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plist PUBLIC "-//Apple//DTD PLIST 1.0//EN" "http://www.apple.com/DTDs/PropertyList-1.0.dtd"> <plist version="1.0"> <dict> <key>Product URL</key> <string>x-osproduct://</string> </dict> </plist>
2.使用U盤安裝MacOS前需要准備好CloverEFI, 以及CloverEFI對為Mac的驅動配置文件.
CloverEFI軟件的獲得方式有兩種:
(1)直接通過拷貝單獨下載到的CLOVER配置文件, 直接放在硬盤ESP/EFI/CLOVER中, 然后設置引導順序.
(2)也可以通過制作MacOS_with_Clover的dmg鏡像文件,一起制作在U盤上. 選擇U盤啟動, 安裝完MacOS之后再將U盤上 EFI/CLOVER 復制到硬盤上對應位置.
兩者差別在於何時 拷貝CLOVER文件並把Clover引導設置優先, 無好壞之分.
設置引導順序的方式有兩種:
(1)通過BIOS設置引導順序---如果有Clover引導的話.
(2)Windows環境下載easyUEFI軟件, 添加並優先Clover引導.
(Clover引導文件路徑:CLOVER/CLOVERX64.efi)
再次叮囑一點的是, CloverEFI的引導文件其實只有boot幾個文件, 版本區別不大, 並沒有什么復雜.
但是CLOVER文件內 大部分都是針對MacOS的驅動配置文件:
如果你是通過github或者是其他論壇社區尋找到的 與你機型完全一致的完美配置, 那么恭喜你, 你是一個可愛的幸運兒.
如果你暫時並沒有找到與自己電腦型號完全相同的配置, 那也請不要放棄,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硬件 尋找別的機型的相似甚至完全一樣的配置. 相信我, 會有的. 花費在尋找Clover配置文件上的時間再多, 比起自己折騰也來的划算.
(非相同機型硬件適配順序: CPU ==> 顯卡 ==> 網卡 ==> 聲卡)
如果真的想要自行配置Clover中的Mac驅動配置文件, 請移至文章末尾.
搞定了CloverEFI的完美配置文件, 安裝上就不會存在什么問題.
3.重啟,根據之前的引導順序 在Clover引導中選擇"Install MacOS" 或是先選擇U盤啟動,然后在Clover引導中選擇"Install MacOS" .
4.進入安裝界面之后, 選擇實用工具-磁盤管理, 把之前為MacOS預留的NTFS分區 格式化成MacOS專屬APFS格式(MacOS12.13之前版本為Journal[日志]格式, 通常都是由上開始第一個)
5.選擇分區, 進行初次安裝. 初次安裝結束之后, 磁盤中ESP分區下的EFI文件夾內會增加Mac引導(文件夾名"APPLE",無需改動) .
6.初次安裝結束之后重啟, 在Clover引導中選擇 "Boot MacOS By EFI", 繼續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總計需要兩到三次重啟).
7.完成安裝, 引導選項為"Boot MacOS By EFI".
Ubuntu:
1.制作Ubuntu安裝盤(Windows環境):
(1)下載Ubuntu的iso鏡像文件.
(2)使用軟件UltraISO制作格式化U盤, 制作Ubuntu安裝盤.
2.重啟, 選擇U盤啟動 或 Clover中選擇 "Install Ubuntu".
3.安裝界面步進, 在"安裝類型"的選項頁中, 選擇 其他.
(1)在空閑空間中分配800MB左右格式化為exFAT, 設置掛載點為 /boot .
(2)把剩余空閑空間格式化為exFAT, 掛載點為 / .
(3)安裝啟動引導的設備, 選擇硬盤上的 ESP 分區(按照之前設置應為 /dev/sda1 , 如有變動, 請根據大小以及次序確認).
4.進行安裝過程.
5.重啟, 會進入GNU GRUB 引導界面, 選擇Ubuntu進行后續安裝, 完成設置.
6.UbuntuOS安裝好之后, 因為引導優先於Clover, 需要對引導順序進行調整.也有兩種方式:
(1)通過BIOS設置引導順序
(2)使用第二個裝載PE的U盤啟動, 再使用easyUEFI軟件調整
7.設置之后通過Clover引導選擇"Boot Ubuntu By EFI", 之后依然會先看到GNU GRUB引導界面,選擇后才進入Ubuntu.
通過修改 /boot/grub/grub.cfg 文件跳過GNU GRUB引導.
grub.cfg是只讀文件,需要先修改文件權限.
sudo chmod +w /boot/grub/grub.cfg
然后在
"### END /etc/grub.d/41_custom ###"上方添加
set timeout=0
8.完成安裝, 引導選項為"Boot Ubuntu By EFI".
至此, 同盤三系統安裝成功~
如覺得Clover引導界面的主題不夠美觀, 或需要隱藏不必要啟動項, 或調整默認啟動項
可以在MacOS環境下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修改,ESP分區下 EFI/CLOVER/config.plist文件.
主要修改Gui選項頁:
Theme : 填入主題名, 主題名為在 EFI/CLOVER/themes/ 中放入的主題文件名.
Hide Volume : 填入需要隱藏的硬盤UUID 或者 硬盤區名, 例如看到不想要的啟動項名字為"Boot MacOS By Recovery", 填入最后的"Recovery", 即可隱藏該項.
如需要設置默認啟動項目.
更改Boot選項頁:
Default Boot Volume : 設置默認啟動項, "Last Boot Volume" 為上次啟動項目.
timeout : 等待時間s.
############
如果你對驅動並沒有太強要求, 或者非常希望通過自己實踐來獲得完美配置.
你需要在燒制了MacOS_with_Clover的U盤上選擇適合你硬件配置的config.plist文件.
對kexts驅動包進行大致上的刪減, 再適當調整一下drivers64UEFI內驅動文件.
調整至 能夠滿足MacOS的安裝.
成功安裝MacOS系統后, 驅動的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鍵鼠操作. 影響范圍過大無法操作的話, 需要進入pe系統調整ESP分區EFI/CLOVER 相關文件.
影響不大的話, 可以在MacOS環境下進行適配, 或許可能用到以下軟件, 請按需尋找下載:
Clover Configurator
DarwinDumper
Disk Utility
DPCIManager
FixEDID
iasl
IORegistryExplorer-SLRID
Kext_Utility
MaciASL
PlistEditPro
Show-Hide File
ssdtPRGen.sh-Beta
SwitchResX
主要圍繞config.plist的設置, kexts的更替,以及DSDT,SSDT的重建.
祝福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