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再現
上次這邊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在pom.xml中的dependency中,看到有一些是provided的情況,比如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com.liferay.portal</groupId> <artifactId>portal-impl</artifactId> <version>6.1.0</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 6
他們問我scope在何種情況下要設置為provided,以及和scope設置為compile的區別。
解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對於scope=compile的情況(默認scope),也就是說這個項目在編譯,測試,運行階段都需要這個artifact(模塊)對應的jar包在classpath中。
而對於scope=provided的情況,則可以認為這個provided是目標容器已經provide這個artifact。換句話說,它只影響到編譯,測試階段。在編譯測試階段,我們需要這個artifact對應的jar包在classpath中,而在運行階段,假定目標的容器(比如我們這里的liferay容器)已經提供了這個jar包,所以無需我們這個artifact對應的jar包了。
實例(scope=provided)
比如說,假定我們自己的項目ProjectABC 中有一個類叫C1,而這個C1中會import這個portal-impl的artifact中的類B1,那么在編譯階段,我們肯定需要這個B1,否則C1通不過編譯,因為我們的scope設置為provided了,所以編譯階段起作用,所以C1正確的通過了編譯。測試階段類似,故忽略。
那么最后我們要吧ProjectABC部署到Liferay服務器上了,這時候,我們到$liferay-tomcat-home\webapps\ROOT\WEB-INF\lib
下發現,里面已經有了一個portal-impl.jar了,換句話說,容器已經提供了這個artifact對應的jar,所以,我們在運行階段,這個C1類直接可以用容器提供的portal-impl.jar中的B1類,而不會出任何問題。
實際插件的行為
剛才我們講述的是理論部分,現在我們看下,實際插件在運行時候,是如何來區別對待scope=compile和scope=provided的情況的。
做一個實驗就可以很容易發現,當我們用maven install生成最終的構件包ProjectABC.war后,在其下的WEB-INF/lib中,會包含我們被標注為scope=compile的構件的jar包,而不會包含我們被標注為scope=provided的構件的jar包。這也避免了此類構件當部署到目標容器后產生包依賴沖突。
依賴范圍
maven中三種classpath
編譯,測試,運行
1.compile:默認范圍,編譯測試運行都有效
2.provided:在編譯和測試時有效
3.runtime:在測試和運行時有效
4.test:只在測試時有效
5.system:在編譯和測試時有效,與本機系統關聯,可移植性差
pom.xml常用元素介紹
project 包含pom一些約束的信息
modelVersion 指定當前pom的版本
groupId(主項目標示,定義當前maven屬於哪個項目,反寫公司網址+項目名)、
artifactId(實際項目模塊標識,項目名+模塊名)、
version(當前項目版本號,第一個0標識大版本號,第二個0標示分支版本號,第三個0標識小版本號,0.0.1,snapshot快照,alpha內部測試,beta公測,release穩定,GA正式發布)
name項目描述名
url項目地址
description項目描述
developers開發人員列表
licenses許可證
organization:組織
dependencies:依賴列表
dependency:依賴項目 里面放置坐標
scope:包的依賴范圍 test
optional :設置依賴是否可選
exclusions:排除依賴傳遞列表
dependencyManagement 依賴的管理
build:為構建行為提供支持
plugins:插件列表
parent:子模塊對父模塊的繼承
modules:聚合多個maven項目
參考:
http://supercharles888.blog.51cto.com/609344/981316/
from:https://blog.csdn.net/mccand1234/article/details/6096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