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PM裝包
RPM安裝常用選項:
a) –i:安裝(Install)軟件。
b) –U:升級(Upgrade)舊版本的軟件。
c) –e:移除/刪除(Erase)軟件。
d) –v:顯示詳細的處理信息。
e) –h:顯示安裝進度。卸載不能用
1) 常用的查詢已安裝的軟件包信息的命令:
a) rpm –qa:顯示目前操作系統上安裝的全部軟件包,其中q是query(查詢)的第1個字母,a是all(全部)的第1個字母。
rpm –qa | grep dhcp
b) rpm –qf 文件名:顯示這個文件是由哪個軟件包安裝的,f是file(文件)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安裝/bin/tar文件的軟件包的命令為:rpm –qf /bin/tar
c) rpm –qi 軟件包名:顯示這個軟件包的信息,i是information(信息)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jdk這個軟件包的詳細信息的命令:rpm –qi jdk
d) rpm –ql 軟件包名:列出這個軟件包中所包含的全部文件,其中l是list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jdk這個軟件包中所包含的全部文件的命令:rpm –ql jdk
1、本地安裝rpm軟件包
例如:
強制覆蓋安裝:
查詢是否已經安裝成功
移除軟件
忽略依賴性刪包
2、web下rpm裝包
進入到centos官網的當前linux版本下,找到對應的包。
當然rpm也可以先下載到本地在進行下載,只能下載到當前目錄,注意cd切換
二、yum安裝包
解決依賴性問題
1、本地安裝
配置本地yum源
yum的執行流程,在yum源的配置當中,並沒有像rpm一樣baseurl直接到Packages,因為yum是先到baseurl路徑下,找到repodata文件,這當中規定了其中包的依賴關系,然后再根據其中的關系到Packages下下載包
清理yum緩存
yum安裝軟件包
上述yum源是安裝在Packages中的包,那么如何自定義yum源呢?
自定義yum源需要解決最大一個問題就是依賴文件如何創建,即repodata怎么來。
步驟:
(1)安裝createrepo(創建repodata文件)
(2)mkdir /test (相當於Packages,里面存放各種包,可以cp 軟件包 /test)
(3)createrepo /test
(4)修改yum源的配置文件(vim /etc/yum.repos.d/local.repo)中的baseurl=file:///test
yum的其他參數:
yum -y install http* 凡是以http開頭的軟件包都進行安裝
yum erase dhcp-common 卸載軟件包
yum makecache 建立緩存,將下載的准備工作建立好,下次下載會更快
2、web安裝
建立網絡源
(1)刪除本地源
(2)建立網絡源
注:yum從網上下載包安裝后直接刪除包,如果想要保留,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進行配置
三、源碼安裝
1、源碼安裝步驟:
(1)准備環境
yum install gcc-* glibc-* -y(如果此方法不行,安裝組工具 yum groupinstall '開發工具' -y)
(2)下載軟件包
(3)解包
tar xvf 包名
(4)執行configue腳本,添加編譯參數,列如 --prefix指定安裝路徑
(5)編譯
需要在python3.5.2的目錄文件中執行make命令
(6)安裝
需要在python3.5.2的目錄文件中執行make install命令
安裝成功后,進入到/usr/local/python3.5下bin目錄進行查看:
執行python3.5(./執行)
2、加入到環境變量
(1)臨時修改
臨時修改,重啟機器就會失效
(2)永久修改路徑
修改配置文件 /etc/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