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於 2018-01-01
===================================================
話說,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
直接上公式
一、公式
P=PE*E
股價等於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
P股價
PE市盈率,估值,市場決定,情緒主導
E每股收益,價值,公司決定,價值主導
故而可以將股價分解成兩個因素:情緒與價值
基於兩個因素,有不同的側重即為投資與投機的差別
依靠公司價值為主作出決策的即為投資
依靠市場情緒為主作出決策的即為投機
二、如圖

由公式可見,當股價為一定值時,PE=P/E,因此PE與E的圖像是雙曲線中的一條。就如圖中所畫。如股價為10元時,可以是10倍市盈率,1元每股收益;也可以是50倍市盈率,0.2元每股收益。
現在股價如果要漲到20元,就需要曲線向右側移動。顯然,曲線的右側代表的是股價上漲的區域,而曲線的左側顯然是股價下跌的區域,在曲線上就是股價不變的區域。
由圖可知,想要股價上漲,落到曲線右側區域,無非以下組合
1.PE不變 E變大
2.PE變大 E不變
3.PE變小 E變大+
4.PE變大 E變大
5.PE變大+ E變小
三、推論
設每股收益年化增長率為g
建倉時:P1=PE1*E1
持倉n年:P2=PE2*E1*(1+g)^n
故持有年化收益為:

可見,持有股票的年化收益率與建倉和持倉時的PE變化有關,與每股收益年化增長率g有關。
當PE2=PE1時,股票年化收益率剛好等於每股收益增長率
當PE2>PE1時,股票年化收益率大於每股收益增長率
當PE2
解析
1.投資與投機
對於一個成熟的市場,市場的管理者、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屬於較為理性的群體。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對於股票的估值往往比較適度,雖然可能階段性的出現情緒低落抑或情緒極為亢奮的狀態,但發生的頻次十分有限。
這樣的市場對於股票的估值較為合理,雖然低估和高估時常出現,但不會過分的離譜。因而,對於估值的指標PE市盈率來說整體波動並不十分劇烈。
那么根據公式P=PE*E,在這樣的市場中,很難依靠PE的大幅波動來獲得超額利潤,或者換句話來說,PE沒有給投資者太多的投機空間,因此在這樣的市場中分析公司的價值成為了投資的主流。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美國這種市場中,價值投資是主流的原因之一。
反之,對於一個非理性的市場,情緒成為這個市場的主導。人們的預期、管理層的干預、上市公司的黑幕匯成一條非理性的河流,滌盪着投資者的情緒。比如公司的業績沒有什么變化,但市盈率卻像脫韁的野馬從10倍猛漲到100倍,又從100倍跌到20倍。有的公司連年虧損,但一改名,股票的市盈率居然也從10倍直逼50倍。
可見這樣的市場無法對股票有一個合理的估值,也就無法體現出公司的價值。
由於PE的大幅波動,給了投機者寬闊的“戰略縱深”,有了更多的閃展騰挪的機會,低買高賣,波段操作,抄底逃頂,是應對這類市場的基本戰術。因此依靠市場情緒做投機更適應這類市場。
2.不同流派與其獲利路徑
前面提到,想要股價上漲,落到曲線右側區域,無非以下組合
1.PE不變 E變大
2.PE變大 E不變
3.PE變小 E變大+
4.PE變大 E變大
5.PE變大+ E變小
對於價值投資來講,主要側重於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他們對於PE的態度,也就是對市場情緒的態度,是采用“保守主義”。即:請你別傷害我。
故而價值投資希望估值盡量低一些,這就是安全邊際的由來,這一派以格雷厄姆為代表。他們主要依靠的獲利路徑是2,即選擇煙頭企業,股票低估,今后每股收益變化並不大,依靠PE回歸正常估值來獲利。
巴菲特早年復制的是格雷厄姆撿煙頭的投資法,后來看到飛利浦-費舍的書,加之與查理芒格合作,投資哲學有了較大變化,講究以合理的估值買入優質的企業。更加側重於E的持續變大。他們依靠的路徑主要是1、3和4,其中更加注重1這個路徑,如果在出現4,PE過大時,他們可能認為估值過高,會逢高賣出。當然,彼得林奇也屬於這一派。
投機者是直接依靠市場的情緒作出決策,至於以上5種路徑他們是照單全收,只要股票漲了就行,不去管太多。用趨勢投資的話說就是:買的高,賣的更高。
對於投機來說,流派實在太多。如著名的博傻理論,俗稱割韭菜。著名的擦鞋匠理論,即擦鞋的都開始談論股市了,就是見頂的時候了,2015年連保潔阿姨都談論股票的時候,你就該和股市說拜拜了。至於K線,技術分析更是投機的基礎技術,當然要數此列。
在這里索羅斯的貢獻不得不提,索爺聰明絕頂,居然創立了反身性理論,認為PE與E的是相互影響的關系,而不是割裂的,隨着PE的提升,E也會隨着提升,然后E又會提升PE,於是股價水漲船高。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投資並非完全不參考情緒,投機也並非完全不分析公司業績。如價值投資,低估買入,沒有市場的情緒,哪來的低估機會呢?同理,沒有市場的極端熱絡,哪來的高估賣出呢?對於投機,不研究公司基本面,不對公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那如何知道該爆炒哪家公司哪個板塊呢?
3.能力圈與護城河
估值提升的好處
我們從推論可以得出,未來的PE如果和當前的PE一樣大,那么年化收益率就等於每股收益增長率g。如果未來的PE增長了,年化收益就大於g。如果未來的PE減少了,那么年化收益就小於g。


假設每股年化增長率是20%,市盈率變化是1.5與2,即當前PE如果是10,那么未來PE是15和20
我們看到在1.5的條件下,如果持有5年,年化收益率是30.14%,持有10年年化收益率是24.97%
在2的條件下,如果持有5年,年化收益率是37.84%,持有10年年化收益率是28.16%
都明顯的優於20%的每股增長。這就是估值和成長雙增帶來的好處。這就是著名的“戴維斯雙擊”


反之,我們看到在0.8的條件下,如果持有5年,年化收益率是14.76%,持有10年年化收益率是17.35%
在0.5的條件下,如果持有5年,年化收益率僅為4.47%,持有10年年化收益率僅為11.96%
這都明顯的小於20%的每股增長。說明即使一個公司保持高速的增長,但建倉時的估值過高,而今后估值降低,將大大的影響持股的年化收益。
如果運氣很差,又遇到了g的萎靡,那收益率將是負的無疑
看一看你身邊的炒股朋友,是不是都買在了估值高位,仍然在忍受着套牢的痛苦。我說的沒錯吧?!
可見,估值對於股票收益的影響十分巨大。這也就是價值投資反復強調的低估值的原因。
穩定的g是長期持股的秘密
同時,我們看到。由於n次根號下PE2/PE1,當n趨於無窮大時,這一項趨近於1,故而隨着時間的延續,估值的影響將明顯減弱,股票的年化收益率將接近於每股收益的復合增長率。這就印證了查理芒格說的:“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年化回報率和其凈利潤率的增速大致一致,並且很難超過后者的增速”。
那么一個企業如果能夠長期保持g的穩定增長,估值也較為合理,那么如果長期持有這只股票就可以獲得和企業利潤增速一樣的收益。
對於巴菲特這樣的經營着保險公司的的投資者,將浮存金投入股市,一方面資本巨大,一方面對增長的確定性要高,這就決定了他的投資風格:穩健贏利,長期持有
因此,尋找穩定g的公司成為巴菲特的投資方向。
那么,什么是能力圈就可以在此解密了,巴菲特的能力圈就是只投資g穩定的公司,不穩的不投。護城河也可以解密了,護城河就是保證公司能獲得穩定g的因素。
就是這么簡單的玩意兒。
我看過很多寫巴菲特的書,基本上都是”渾說“!說什么巴菲特當年不投資科技股是因為他不懂得科技,什么保守,爾爾。凡是這么寫的,這書就可以撕了,你看了就是在誤導你。其實很簡單,科技股沒有穩定的g,不投,完事了,就這么簡單!
你沒有巴菲特的條件,學什么巴菲特?根據自己的條件,走你自己的路
有些人自稱是價值投資者,整天把能力圈、護城河掛在嘴邊,在他們的觀念里價值投資就得長期持有,永遠不賣。
這種人深受應試教育的毒害,養成了遇到某某條件,就用某某公式去套的思維定勢。不去分析具體的環境、個人的實力,妄圖憑借一種僵化的操作方法,或者號稱股神也在用的方法來包打天下。這和當年李德 博古不審時度勢,用陣地戰妄圖“御敵於國門之外”,造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一樣愚蠢!
巴菲特的體系是配合大資金穩定盈利這個前提的。資金大有資金大的苦惱。選公司長期持有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對於資金小,水平低的散戶,你可以借鑒巴菲特,但你沒有必要完全復制巴菲特。資金小,船小好調頭,具有靈活的優勢,何不利用這個優勢呢?
人家巴菲特能看十年二十年,具備豐富的經驗可以判定企業的價值。然后長期持有。
你沒這個能耐又怎么學巴菲特呢?小心畫虎不成反類犬!
你看不了十年,但你看個兩三年的水平還是有的吧?不行就一年總可以吧?每股收益能成長一年的股票你都找不出來?再加上我上面講的低估原理。那你一年換一次股,連續十年,不就人為的”拼出“了一個連續增長十年的股票了么?!
再不濟,你抄底逃頂,韭菜萎靡的時候你建倉,韭菜高興的時候你平倉,割韭菜也行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