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過腳本進行備份,必然將會應用到壓縮技術,這里簡單針對幾個常見的格式進行測驗,從而得到一種合適的方式。
這里以一個應用目錄做例子:
[root@isj-test-5 mnt]$du -sh *
66M isj-wiki
看到目錄大小為66M。
以下考慮壓縮比與壓縮時長兩個維度。
1,只打包。
[root@isj-test-5 mnt]$time tar cf isj-wiki.tar isj-wiki
real 0m2.622s
user 0m0.013s
sys 0m2.603s
對應解壓命令為:
tar xf isj-wiki.tar
2,tar.gz格式。
注意這種格式需要安裝gzip包。
yum -y install gzip
打包。
[root@isj-test-5 mnt]$time tar zcf isj-wiki.tar.gz isj-wiki/
real 0m4.004s
user 0m3.470s
sys 0m0.623s
對應解壓命令為:
tar zxf isj-wiki.tar.gz
3,tar.bz2格式。
注意這種格式需要安裝bzip2包。
yum -y install bzip2
打包。
[root@isj-test-5 mnt]$time tar jcf isj-wiki.tar.bz2 isj-wiki/
real 0m8.138s
user 0m7.754s
sys 0m0.429s
對應解壓命令為:
tar jxf isj-wiki.tar.bz2
4,tar.xz格式。
注意這種格式需要安裝xz包。
yum -y install xz
打包。
[root@isj-test-5 mnt]$time tar Jcf isj-wiki.tar.xz isj-wiki/
real 0m29.741s
user 0m26.689s
sys 0m3.192s
對應解壓命令為:
tar Jxf isj-wiki.tar.xz
5,總結。
從時間上已經可以看出,越來越長排列的。
接下來看重點,看看壓縮之后的包大小:
[root@isj-test-5 mnt]$du -sh *
66M isj-wiki
64M isj-wiki.tar
24M isj-wiki.tar.bz2
26M isj-wiki.tar.gz
20M isj-wiki.tar.xz
可以看到大小排序與用時排序是成反比的,壓縮比越高的,耗時也越久。
最后,綜合各方考慮,決定選用
bz2
這種格式來作為御用的壓縮方式。
6,其他技巧
有時候在打包壓縮某個目錄的時候,某些諸如日志類的是不需要的,因此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對不需要的目錄進行排除。
tar jcf tomcat.tar.bz2 --exclude=tomcat/logs --exclude=tomcat/libs --exclude=tomcat/xiaoshan.txt tomcat
注意:
在指定排除目錄的時候,目錄的話結尾不能帶/
否則將會排除失敗。比如--exclude=tomcat/logs
如果寫成--exclude=tomcat/logs/
,則打包的時候還是會打進去。
轉載http://www.eryajf.net/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