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內存管理


Date: 2019-05-27

Author: Sun

內存管理機制

python中萬物皆對象,python的存儲問題是對象的存儲問題,並且對於每個對象,python會分配一塊內存空間去存儲它

Python的內存管理機制:引入計數、垃圾回收、內存池機制

一、變量與對象

1、變量,通過變量指針引用對象

  變量指針指向具體對象的內存空間,取對象的值。

2、對象,類型已知,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頭部信息(頭部信息:類型標識符和引用計數器)

注意:

​ 變量名沒有類型,類型屬於對象(因為變量引用對象,所以類型隨對象),變量引用什么類型的對象,變量就是什么類型的。

In [32]: var1=object
In [33]: var2=var1

In [34]: id(var1)
Out[34]: 139697863383968

In [35]: id(var2)
Out[35]: 139697863383968

說明:

​ id()是python的內置函數,用於返回對象的身份,即對象的內存地址。

修改變量所指對象值情況

案例:

In [39]: a=123
In [40]: b=a

In [41]: id(a)
Out[41]: 23242832

In [42]: id(b)
Out[42]: 23242832

In [43]: a=456

In [44]: id(a)
Out[44]: 33166408

In [45]: id(b)
Out[45]: 23242832

3、引用所指判斷

​ 通過is進行引用所指判斷,is是用來判斷兩個引用所指的對象是否相同。

整數

In [46]: a=1
In [47]: b=1
In [48]: print(a is b)
True

短字符串

In [49]: c="good"
In [50]: d="good"
In [51]: print(c is d)
True

長字符串

In [52]: e="very good"
In [53]: f="very good"
In [54]: print(e is f)
False

列表

In [55]: g=[]
In [56]: h=[]
In [57]: print(g is h)
False

由運行結果可知:

  1、Python緩存了整數和短字符串,因此每個對象在內存中只存有一份,引用所指對象就是相同的,即使使用賦值語句,也只是創造新的引用,而不是對象本身;

  2、Python沒有緩存長字符串、列表及其他對象,可以由多個相同的對象,可以使用賦值語句創建出新的對象。

​ 3. python中對大於256的整數,會重新分配對象空間地址保存對象;對於字符串來說,如果不包含空格的字符串,則不會重新分配對象空間,對於包含空格的字符串則會重新分配

​ (a = 256, b = 256 , a is b == true, a = 300, b= 300, a is b == false;

​ x = "abc ef" , y="abc ef" x is y == false)

二、引用計數

在Python中,每個對象都有指向該對象的引用總數---引用計數

查看對象的引用計數:sys.getrefcount()

1、普通引用

In [2]: import sys

In [3]: a=[1,2,3,4]
In [4]: sys.getrefcount(a)
Out[4]: 2

In [5]: b=a
In [6]: sys.getrefcount(a)
Out[6]: 3

In [7]: sys.getrefcount(b)
Out[7]: 3

注意:

  當使用某個引用作為參數,傳遞給getrefcount()時,參數實際上創建了一個臨時的引用。因此,getrefcount()所得到的結果,會比期望的多1。

2、容器對象

  Python的一個容器對象(比如:表、詞典等),可以包含多個對象。

In [12]: a=[1,2,3,4,5]
In [13]: b=a

In [14]: a is b
Out[14]: True

In [15]: a[0]=6
In [16]: a
Out[16]: [6, 2, 3, 4, 5]

In [17]: a is b
Out[17]: True

In [18]: b
Out[18]: [6, 2, 3, 4, 5]

列表賦值

由上可見,實際上,容器對象中包含的並不是元素對象本身,是指向各個元素對象的引用。

3、引用計數增加

(1)對象被創建

In [39]: sys.getrefcount(123)
Out[39]: 6

In [40]: n=123
In [41]: sys.getrefcount(123)
Out[41]: 7

(2) 另外的別人被創建

In [42]: m=n
In [43]: sys.getrefcount(123)
Out[43]: 8

(3) 作為容器對象的一個元素

In [44]: a=[1,12,123]
In [45]: sys.getrefcount(123)
Out[45]: 9

(4) 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foo(x)

4、引用計數減少

(1) 對象的別名被顯式的銷毀

In [46]: del m
In [47]: sys.getrefcount(123)
Out[47]: 8

(2) 對象的一個別名被賦值給其他對象

In [48]: n=456
In [49]: sys.getrefcount(123)
Out[49]: 7

(3) 對象從一個窗口對象中移除,或,窗口對象本身被銷毀

In [50]: a.remove(123)
In [51]: a
Out[51]: [1, 12]

In [52]: sys.getrefcount(123)
Out[52]: 6

三、垃圾回收

​ 當Python中的對象越來越多,占據越來越大的內存,啟動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將沒用的對象清除。

1、原理

  當Python的某個對象的引用計數降為0時,說明沒有任何引用指向該對象,該對象就成為要被回收的垃圾。比如某個新建對象,被分配給某個引用,對象的引用計數變為1。如果引用被刪除,對象的引用計數為0,那么該對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

In [74]: a=[321,123]
In [75]: del a

2、解析del

​ del a后,已經沒有任何引用指向之前建立的[321,123],該表引用計數變為0,用戶不可能通過任何方式接觸或者動用這個對象,當垃圾回收啟動時,Python掃描到這個引用計數為0的對象,就將它所占據的內存清空。

3、注意

  (1)、垃圾回收時,Python不能進行其它的任務,頻繁的垃圾回收將大大降低Python的工作效率;

  (2)、Python只會在特定條件下,自動啟動垃圾回收(垃圾對象少就沒必要回收)

  (3)、當Python運行時,會記錄其中分配對象(object allocation)和取消分配對象(object deallocation)的次數。當兩者的差值高於某個閾值時,垃圾回收才會啟動。

In [93]: import gc
In [94]: gc.get_threshold()  #gc模塊中查看閾值的方法
Out[94]: (700, 10, 10)

閾值分析:

  700即是垃圾回收啟動的閾值;

  每10次0代垃圾回收,會配合1次1代的垃圾回收;而每10次1代的垃圾回收,才會有1次的2代垃圾回收;

當然也是可以手動啟動垃圾回收:

In [95]: gc.collect()    #手動啟動垃圾回收
Out[95]: 2

4、何為分代回收

  Python將所有的對象分為0,1,2三代;

  所有的新建對象都是0代對象;

  當某一代對象經歷過垃圾回收,依然存活,就被歸入下一代對象。

四、內存池機制

  Python中有分為大內存和小內存:(256K為界限分大小內存)

​ 1、大內存使用malloc進行分配

​ 2、小內存使用內存池進行分配

​ 3、Python的內存池(金字塔)

​ 第3層:最上層,用戶對Python對象的直接操作

  第1層和第2層:內存池,有Python的接口函數PyMem_Malloc實現-----若請求分配的內存在1~256字節之間就使用內存池管理系統進行分配,調用malloc函數分配內存,但是每次只會分配一塊大小為256K的大塊內存,不會調用free函數釋放內存,將該內存塊留在內存池中以便下次使用。

  第0層:大內存-----若請求分配的內存大於256K,malloc函數分配內存,free函數釋放內存。

  第 -1,-2層:操作系統進行操作

​ python內存分配情況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