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載arm-linux-gcc編譯器。
2.將下載好的編譯器壓縮文件復制到linux中。注意不要在windows中解壓,由於RAR解壓工具解壓gzip壓縮工具壓縮的文件可能會出問題。
盡量將編譯器的壓縮文件放置到根文件夾下(事實上也不一定是要根文件夾。可是我自己使用過程中發現有一個廠家提供的編譯器沒有安裝在指定的位置,編譯器提示庫找不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量降低麻煩。
拷貝好之后,在終端使用:
# tar xvzf arm-linux-gcc-4.4.3.tar.gz
解壓編譯器。
3.解壓好了之后就僅僅剩下一步改動環境變量了。
由於盡管在第2步中我們已經將編譯器解壓好。也就是說編譯器的一些工具已經在我們的linux上了,可是系統並不知道這個編譯器已經存在,且我們使用編譯命令的時候系統也不知道去哪里查找這些編譯工具。
改動環境變量能夠改動3個文件:
(1)首先在終端輸入
# cd
進入到當前用戶的home文件夾下。然后在終端輸入
# vi .bashrc
然后在該文件的末尾加入:export PATH=$PATH:/opt/toolschain/4.4.3/bin (這里的路徑是編譯器的安裝路徑),改動好了之后保存。
在終端輸入:
# source .bashrc //讓改動過的環境變量生效
# arm-linux-gcc -v //測試輸出編譯器的版本號,假設成功安裝,會正確輸出編譯器的版本號
注意:.bashrc - The individual per-interactive-shell startup file.這個文件主要保存個人的一些個性化設置。如命令別名、路徑等。
也即在同一個server上,僅僅對某個用戶的個性化設置相關。
linux是一個多用戶的操作系統,每個用戶的環境變量都可能是不同的(有公共的部分,也有自己私有的部分),改動這個文件。僅僅會影響到當前用戶的環境變量。
(2)改動 /etc/profile
# sudo vi /etc/profile
然后在該文件的末尾加入:export PATH=$PATH:/opt/toolschain/4.4.3/bin,改動好之后保存。
# source /etc/profile
# arm-linux-gcc -v
注意:etc文件夾下的profile文件是每個用戶登錄時,操作系統首先運行的文件,然后再將控制權交給用戶主文件夾下的.profile文件,當系統給出主提示符($PS1)后,用戶就能夠開始自己的工作了。
以上全過程對用戶而言是透明的。
(3)改動 /etc/bash.bashrc
# sudo vi /etc/bash.bashrc
加入編譯器路徑並保存。
# source /etc/bash.bashrc
# arm-linux-gcc -v
注意:這個文件設置后也會全局生效。
總結:事實上我自己測試改動當前用戶home文件夾下的.profile文件也是能夠達到改動環境變量的目的。由於/etc/profile文件的作用范圍是全體用戶,所以非共性的設置應放在用戶自己的.profile文件里。原始的.profile文件是系統管理員使用Sysadmsh命令或mkdev user命令創建用戶時,系統為該用戶自己主動生成的,用戶可使用vi編輯該文件為自己所用。.profile文件產生的效用直至用戶退出系統后才消失,而當用戶又一次登錄時,又開始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