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M安裝相關
1、安裝VMWare虛擬機
最好不要安裝在C盤(Mac除外)
許可證密鑰:5A6F6-88247-XZH59-HL0Q6-8CD2V
二、安裝與配置CentOS
#下載鏡像:
這里我們使用的是CentOS 7 DVD版本 ,地址:http://mirrors.aliyun.com/centos/7/isos/x86_64/CentOS-7-x86_64-DVD-1611.iso
#安裝系統
默認是選中Minimal Install,由於要手動安裝和配置很多東西,比較麻煩,因此建議不選這個。如果你喜歡桌面,你還可以選擇GNOME Desktop(相應的虛擬機內存就要給多一些)。因為我后期要搭建一個計算機集群,比較消耗計算機資源,因此為了減輕壓力,首選是Server(虛擬內存給1G左右足夠)。
開啟網絡
打開以太網
#測試遠程SSH連接
使用ifconfig
獲取IP地址
如果在安裝時候選擇的是Minimal Install或者是沒有選擇Network & host name進行相關配置,ssh服務是沒有安裝的,也就沒法使用遠程工具進行連接。此時你需要用root賬戶登錄,或者使用普通賬戶登錄后用sudo命令獲得管理員權限,安裝ssh服務。
我的IP是192.168.137.136
,使用遠程工具通過IP連接,如果安裝了SSH命令的也可以使用如下命令連接:
$ ssh root@192.168.137.136 -p 20 # 20為SSH的默認端口
修改虛擬機(虛擬機外)
(虛擬機內)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按 i 切換到編輯/插入模式,修改
IPADDR="192.168.137.136" #虛擬機的IP地址 GATEWAY="192.168.137.2" # 默認網關 NETMASK="255.255.255.0" #子網掩碼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DNS1="8.8.8.8" DNS2="10.10.112.94"#我自己的,有些也可以寫DNS2="8.8.8.4"
按 ESC 退出編輯模式,:wq 保存退出
修改完畢之后,重啟服務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如果有報錯,請重啟虛擬機
$ reboot
測試網絡配置 ping www.bilibili.com
#配置主機名稱
查看主機名基本語法:
$ hostname
修改主機名稱
方法一:通過編輯/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NETWORKING_IPV6=no
HOSTNAME= hadoop02 #改為你想要的名字
注意:主機名稱不要有“_”下划線
打開/etc/hosts,添加如下內容
$ vi /etc/hosts
192.168.137.136 hadoop02
保存退出,並重啟設備,重啟后,查看主機名,若已變,修改成功
方法二: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hadoop02 --static #h改為自己的名字就行,個人更喜歡這種方法
再次查看當前主機信息
$ hostnamectl status
reboot重啟虛擬機
在本地電腦的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中添加
192.168.137.136 hadoop02
測試時候可以訪問虛擬機(虛擬機內訪問自己,本地訪問虛擬機內,都要ping通)
失敗的話,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虛擬機的防火牆關沒有
查看防火牆狀態
$ sudo firewall-cmd --state
臨時關閉防火牆
$ sudo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禁止開機自啟動防火牆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ps:不一定一定要用CentOS,Ubuntu也可以,只不過有些命令可能寫法不一樣
三、Linux目錄結構
/bin:是Binary的縮寫,這個目錄存放着系統必備執行命令
/boot:這里存放的是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連接文件以及鏡像文件,自己的安裝別放這里
/dev:Device(設備)的縮寫,該目錄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設備,在Linux中訪問設備的方式和訪問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主目錄,在Linux中每個用戶都有一個自己的目錄,一般該目錄名是以用戶的賬號命名的。
/lib:系統開機所需要最基本的動態連接共享庫,其作用類似於Windows里的DLL文件。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用到這些共享庫。
/lost+found:這個目錄一般情況下是空的,當系統非法關機后,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linux系統會自動識別一些設備,例如U盤、光驅等等,當識別后,linux會把識別的設備掛載到這個目錄下。
/misc: 該目錄可以用來存放雜項文件或目錄,即那些用途或含義不明確的文件或目錄可以存放在該目錄下。
/mnt:系統提供該目錄是為了讓用戶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的,我們可以將光驅掛載在/mnt/上,然后進入該目錄就可以查看光驅里的內容了。
/net 存放着和網絡相關的一些文件.
/opt:這是給主機額外安裝軟件所擺放的目錄。比如你安裝一個ORACLE數據庫則就可以放到這個目錄下。默認是空的。
/proc:這個目錄是一個虛擬的目錄,它是系統內存的映射,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訪問這個目錄來獲取系統信息。
/root:該目錄為系統管理員,也稱作超級權限者的用戶主目錄。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這里存放的是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序。
/selinux:這個目錄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錄,Selinux是一個安全機制,類似於windows的防火牆
/srv:service縮寫,該目錄存放一些服務啟動之后需要提取的數據。
/sys: 這是linux2.6內核的一個很大的變化。該目錄下安裝了2.6內核中新出現的一個文件系統 sysfs 。
/tmp: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一些臨時文件的。
/usr: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這個目錄下,類似與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錄。
/var:這個目錄中存放着在不斷擴充着的東西,我們習慣將那些經常被修改的目錄放在這個目錄下。包括各種日志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