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tecdat.cn/?p=6663
此示例中,神經網絡用於使用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間的數據預測都柏林市議會公民辦公室的能源消耗。
每日數據是通過總計每天提供的15分鍾間隔的消耗量來創建的。
LSTM簡介
LSTM(或長期短期存儲器網絡)允許分析具有長期依賴性的順序或有序數據。當涉及到這項任務時,傳統的神經網絡不足,在這方面,LSTM將用於預測這種情況下的電力消耗模式。
與ARIMA等模型相比,LSTM的一個特殊優勢是數據不一定需要是固定的(常數均值,方差和自相關),以便LSTM對其進行分析 - 即使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性能提升。
自相關圖,Dickey-Fuller測試和對數變換
為了確定我們的模型中是否存在平穩性:
- 生成自相關和部分自相關圖
- 進行Dickey-Fuller測試
- 對時間序列進行對數變換,並再次運行上述兩個過程,以確定平穩性的變化(如果有的話)
首先,這是時間序列圖:
據觀察,波動性(或消費從一天到下一天的變化)非常高。在這方面,對數變換可以用於嘗試稍微平滑該數據。在此之前,生成ACF和PACF圖,並進行Dickey-Fuller測試。
自相關圖
部分自相關圖
自相關和部分自相關圖都表現出顯着的波動性,這意味着時間序列中的幾個區間存在相關性。
運行Dickey-Fuller測試時,會產生以下結果:
變異系數(或平均值除以標准差)為0.236,表明該系列具有顯着的波動性。
現在,數據被轉換為對數格式。
此外,變異系數已顯着下降至0.0319,這意味着與平均值相關的趨勢的可變性顯着低於先前。
同樣,在對數數據上生成ACF和PACF圖,並再次進行Dickey-Fuller測試。
自相關圖
偏自相關圖
Dickey-Fuller測試
Dickey-Fuller檢驗的p值降至0.0576。雖然這在技術上沒有輸入拒絕零假設所需的5%顯着性閾值,但對數時間序列已顯示基於CV度量的較低波動率,因此該時間序列用於LSTM的預測目的。
LSTM的時間序列分析
現在,LSTM模型本身用於預測目的。
數據處理
首先,導入相關庫並執行數據處理
LSTM生成和預測
模型訓練超過100個時期,並生成預測。
准確性
該模型顯示訓練數據集的均方根誤差為0.24,測試數據集的均方根誤差為0.23。平均千瓦消耗量(以對數格式表示)為8.27,這意味着0.23的誤差小於平均消耗量的3%。
以下是預測消費與實際消費量的關系圖:
有趣的是,當在原始數據上生成預測(未轉換為對數格式)時,會產生以下訓練和測試錯誤:
也就是說,重要的是要記住,使用1天的先前數據進行預測,即Y表示時間t的消耗,而X表示時間t-1的消耗,由代碼中的前一個變量設置先前。讓我們來看看這增加到個究竟10和50天。
10天
50天
我們可以看到測試誤差在10天和50天期間顯着降低,並且考慮到LSTM模型在預測時考慮了更多的歷史數據,消耗的波動性得到了更好的捕獲。
鑒於數據是對數格式,現在可以通過獲得數據的指數來獲得預測的真實值。
例如,testpred變量用(1,-1)重新整形:
結論
對於這個例子,LSTM被證明在預測電力消耗波動方面非常准確。此外,以對數格式表示時間序列允許平滑數據的波動性並提高LSTM的預測准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