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於 https://blog.csdn.net/linweibin95/article/details/52344015
一、什么是命令行(Windows下)?
命令行(Command Processor)(CMD)是在以OS / 2 、 Windows CE與Windows NT平台為基礎的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7, Windows 8 ,Windows 8.1 ,Windows 10)下的“MS-DOS 方式”,即“微軟操作系統中內置的模仿DOS操作系統的程序”——我們看到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便是。而命令提示符是一種工作提示符,提示進行命令輸入。例如,“C:>”這種提示的方式。
DOS是1979年由微軟公司為IBM個人電腦開發的MS-DOS,它是一個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后來DOS的概念也包括了其它公司生產的與MS-DOS兼容的系統,如PC-DOS、DR-DOS, 以及一些其它相對不太出名的DOS兼容產品。它們在1985年到1995年及其后的一段時間內占據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
在電腦發展的初期,人與電腦的交互沒有現在這樣的圖形界面,而是命令提示符界面。即你在這個界面中輸入命令,計算機就會執行。比如,你輸入dir按回車后就會顯示目錄及文件。執行可執行文件也要直接輸入文件名。Windows操作系統中,按下windows +R,將彈出運行命令的快捷訪問方式(windows是指windows鍵)。在運行對話框中輸入cmd后點確定即運行“命令提示符”窗口。
二、目錄、子目錄與盤符(D——directory 目錄)(windows不區分大小寫,Linux嚴格區分。)
在DOS中,有個當前目錄的概念,就是提示符所顯示的目錄。如果現在的提示符是C:\,那么當前目錄就是C盤的根目錄。
文件目錄(或稱為文件夾)是由文件目錄項組成的。文件目錄分為一級目錄、二級目錄和多級目錄。多級目錄結構也稱為樹形結構,在多級目錄結構中,每一個磁盤有一個根目錄,在根目錄中可以包含若干子目錄和文件,在子目錄中不但可以包含文件,而且還可以包含下一級子目錄,這樣類推下去就構成了多級目錄結構。
我們用CD命令來改變當前目錄,輸入“CD DOS”,那么當前目錄就變成了 “DOS”。改變當前目錄為一個子目錄叫做進入該子目錄。進入了DOS目錄后,再輸入“CD TEMP”,那么我們又會進入TEMP目錄了。如何退出TEMP目錄呢? 現在這里只要鍵入“CD ..”,回車,我們就可以回到DOS目錄了。
在DOS中,這個兩點就表示當前目錄的上一層目錄,一個點表示當前目錄,有時,我們叫上一級目錄為父目錄。當前目錄為DOS目錄, 再輸入“CD ..”,然后回車,我們就回到了C盤的根目錄。 進入一個目錄的子目錄並不需要用CD命令一層一層進入,可以用一行命令完成,比如要進入 WINDOWS目錄下的SYSTEM子目錄,只要輸入“CD WINDOWS\SYSTEM”就可以了,也可以輸入“CD C:\WINDOWS\SYSTEM”。
如果要回到根目錄,那么也不必多次輸入“CD ..”來完成, 可以直接輸入“CD \”,“\”就表示根目錄。
緊接着“C:”后面的“\”告訴我們,當前的工作目錄是根目錄。這個“>”的作用只是為了把工作目錄和我們要輸入的命令分隔開來,這樣就可以從提示符上看出當前的工作盤和工作目錄是什么。
更換當前目錄到硬盤的其它分區該怎么辦?
不是使用CD,這時應該輸入盤符然后回車。比如要到D盤,那么就輸入“D:”,然后回車,提示符就變成“D:\>”了。 這時用dir命令,就可以列出D盤的文件了。
實際上,要完整地表達一個子目錄應該是盤符加目錄,比如C: \DOS\TEMP,那么完整地表達可執行文件呢?就是盤符加目錄加文件名,比如C:\DOS\TEMP\ME.TXT,C:\DOS\TEMP\就叫做ME.TXT的路徑,*此時當前目錄為TEMP*。
輸入可執行文件名時,DOS會在當前目錄中尋找該文件,如果找不到,會提示錯誤的文件名,但是我們不是一定要把當前目錄更換到文件所在的目錄才能運行它的,可以在文件名前加上完整的路徑就可以了,比如我們現在的當前目錄是C:\DOS,我們要運行D:\TEST\PCT.EXE,那么我們可以直接輸入D:\TEST\PCT.EXE回車,這樣我們不改變當前目錄就可以執行其它目錄下的文件(這里不用到CD命令)。
常見的命令行命令:
dir: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文件或文件夾。 md:創建目錄(即文件夾)或文件,e.g."c:\>md 01.txt".
del:刪除文件。 e.g. "del 01.txt","del *.txt"——刪除當前目錄下所有的".txt"文件。
rd:刪除目錄。(必須保證被刪除文件夾下沒有任何文件或文件夾。) e.g. 刪除"c:"的子目錄op,"c:\>del op"——刪除所有文件,"rd op"——刪除目錄.
三、編譯、運行Java
在記事本新建好一個文本文件,編輯好Java文件,保存為HelloWorld.java,即Java程序的源程序生成。接下來就可以用javac命令來編譯該Java源程序生成字節碼,用java命令來運行程序。但在這之前要設置好PATH 環境變量。
JDK 的安裝最好是安裝在根目錄下,JDK安裝目錄下有許多文件,如“bin”文件夾下存放了JDK的各種工具,其中就有javac.exe(編譯器),java.exe(java解釋器)。設置path環境變量就是為了找到java編譯器;classpath——類的路徑,即編譯好的字節碼文件所在的路徑,JDK1.5以上版本默認在“當前路徑”下尋找,所以1.5以上版本不用配置classpath環境變量了,除非這個".class"文件不在當前目錄下。
如果用javac命令編譯好的“字節碼文件”不在當前目錄下,可以用“set classpath= (字節碼文件所在路徑)”,如“set classpath= . ;c:\myclass\01”,表示要找對應的“.class”文件去當前目錄下或“C:\myclass\01”下尋找。但這個做法是一次性的,即關閉了命令行窗口就恢復原狀,但可用"start"命令打開新命令行窗口,而這時classpath臨時設置 仍然有效。同理,“set path= (javac.exe所在的文件路徑)”。
一勞永逸設置環境變量的做法是,“我的電腦》屬性》高級系統設置》高級——環境變量》系統變量——編輯”,“ ;”是用來隔開各個環境變量的,把“javac.exe所在的文件路徑”添加在后面就行了。如果"java編譯器"位置經常變動,可以選擇“我的電腦》屬性》高級系統設置》高級——環境變量》系統變量——新建”,新建的變量名可以是“java_home”,值為“變動的bin文件夾所在的文件路徑”,再執行‘編輯’,把添加的環境變量書寫為“%java_home%\bin”。同理可設置“classpath”環境變量。
用戶變量與系統變量的區別,用戶變量是當前用戶使用,你用其它用戶登陸,這個環境變量就不起作用了(私有)。而系統變量,是對所有用戶都可使用的(公有)。
在命令行窗口進入HelloWorld.java 文件所在路徑。輸入,javac -d . HelloWorld.java(命令的格式:javac -d destdir HelloWorld.java,destdir 一個有效的路徑。)一般生成的字節碼文件都是跟源文件放在一起,所以是放在當前目錄下。運行成功,在該路徑下,生成一個HelloWorld.class文件。
運行Java程序用java命令。啟動命令行窗口,進入HelloWorld.class所在位置。輸入,java HelloWorld (命令的格式:java java類名)。因大 部分時候,java類名同 java(無擴展名的)主文件名。Java是嚴作格區分大小寫的,所以千萬要區分好類名的大小寫。用exit命令關閉命令行程序。
---------------------
作者:linweibin95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linweibin95/article/details/52344015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