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三大范式(1NF,2NF,3NF)及ER圖


數據庫三大范式(1NF,2NF,3NF)及ER圖

百度官方解釋:

設計關系數據庫時,遵從不同的規范要求,設計出合理的關系型數據庫,這些不同的規范要求被稱為不同的范式,各種范式呈遞次規范,越高的范式數據庫冗余越小
 
目前關系數據庫有六種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稱完美范式)。滿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更多規范要求的稱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類推。一般來說,數據庫只需滿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第一范式(1NF):強調數據表的原子性
所謂第一范式(1NF)是指在 關系模型中,對於添加的一個規范要求,所有的域都應該是原子性的,即數據庫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數據項,而不能是集合,數組,記錄等非原子數據項。即實體中的某個屬性有多個值時,必須拆分為不同的屬性。在符合第一范式(1NF)表中的每個域值只能是實體的一個屬性或一個屬性的一部分。簡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無重復的域。
第二范式(2NF):在1NF基礎上,消除了非主屬性對於碼的部分函數依賴
(sno, pno)->sname     sno->sname   pno->sname     =>sname部分函數依賴於(sno, pno)
在1NF的基礎上,非碼屬性必須完全依賴於候選碼(在1NF基礎上消除非主屬性對主碼的部分函數依賴)
第二范式(2NF)要求實體的屬性完全依賴於主關鍵字。所謂完全依賴是指不能存在僅依賴主關鍵字一部分的屬性,如果存在,那么這個屬性和主關鍵字的這一部分應該分離出來形成一個新的實體,新實體與原實體之間是一對多的關系。為實現區分通常需要為表加上一個列,以存儲各個實例的唯一標識。簡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礎上屬性完全依賴於主鍵。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礎上,消除了非主屬性對於碼的傳遞函數依賴
在2NF基礎上,任何非主 屬性不依賴於其它非主屬性(在2NF基礎上消除傳遞依賴)
巴斯-科德范式(BCNF):在3NF的基礎上,消除了主屬性對於碼的部分函數依賴和傳遞函數依賴
Boyce-Codd Normal Form(巴斯-科德范式)
在3NF基礎上,任何非主屬性不能對主鍵子集依賴(在3NF基礎上消除對主碼子集的依賴)

 

通俗解釋:

第一范式(1NF):數據表中的每一列(每個字段)必須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單元,也就是確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第二范式(2NF):滿足1NF后,要求表中的所有列,都必須依賴於主鍵,而不能有任何一列與主鍵沒有關系,也就是說一個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第三范式(3NF):必須先滿足第二范式(2NF),要求:表中的每一列只與主鍵直接相關而不是間接相關,(表中的每一列只能依賴於主鍵);

 

ER圖:

一、那么什么是E-R模型?

 E-R模型即實體-聯系模型,E-R模型的提出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數據庫總是存儲現實世界中有意義的數據,而現實世界是由一組實體和實體的聯系組,E-R模型可以成功描述數據庫所存儲的數據。

二、為什么要設計E-R模型?

 設計E-R模型能夠更有效和更好的模擬現實世界。

三、E-R模型的基本要素

1) 實體 :實體是E-R模型的基本對象,是現實世界中各種事物的抽象,凡是可以相互區別,並可以被識別的事、物概念等均可認為是實體。在一個單位中,具有共性的一類實體可以划分為一個實體集,例如,學生李明,黃穎等都是實體,為了便於描述,可以定義學生這樣的一個實體集,所有學生都是這個集合的成員。

2)屬性:每個實體都具有各種特征,稱其為實體的屬性,如學生有學號,姓名,年齡等屬性。實體的屬性值是數據庫存儲的主要數據。能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或屬性組稱為實體鍵,如一個實體有多個鍵存在。則可從中選取一個作為主鍵。

3)聯系:實體間會存在各種關系,如人與人之間可能存在領導與雇員關系等,實體間的關系被抽象為聯系。

四、E-R圖的四個組成的部分

矩形框:表示實體,在矩形框中寫上實體的名字

橢圓形框:表示實體或聯系的屬性

菱形框:表示聯系,在框中記入聯系名

連線:實體與屬性之間;實體與聯系之間;聯系與屬性之間用直線相連,(對於一對一聯系,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1; 對於一對多聯系,要在一的一方寫1,多的一方寫N;對於多對多關系,則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N,M。)。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