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接口的作用
標識接口是沒有任何方法和屬性的接口。標識接口不對實現它的類有任何語義上的要求,它僅僅表明實現它的類屬於一個特定的類型。
標接口在Java語言中有一些很著名的應用,例如我們常用的ArrayList類,它的類實現接口如下: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仔細看 RandomAccess、RandomAccess、Serializable的接口可以看到,內部都是一些空接口,沒有定義接口方法
public interface RandomAccess { } public interface Cloneable { } public interface Serializable { }
標識接口,當一個類實現了一個標識接口之后就像是給自己打了個標簽。
打個比喻,不是很恰當。就像是一個人穿了件名牌衣服(實現了標識接口),別人一看他穿的衣服(標識接口)就知道他的品味、身份(特性)。
例子:
// 這是一個標記接口,不含有任何方法 public interface DemoInterface { }
// 類 ClassA 實現了 DemoInterface 接口 public class ClassA implements DemoInterface { private String aa; public String getAa() { return aa; } public void setAa(String aa) { this.aa = aa; } }
// 類 ClassB 沒有實現 DemoInterface 接口 public class ClassB { private String bb; public String getBb() { return bb; } public void setBb(String bb) { this.bb = bb; } }
// 利用 instanceof 判斷 類的實例是否 持有標記接口的標簽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A classA = new ClassA(); ClassB classB = new ClassB(); if(classA instanceof DemoInterface){ System.out.println("類 ClassA 實現了接口 DemoInterface,可以進行其他操作"); }else{ System.out.println("類 ClassA 未實現接口 DemoInterface"); } if(classB instanceof DemoInterface){ System.out.println("類 ClassB 實現了接口 DemoInterface,可以進行其他操作"); }else{ System.out.println("類 ClassB 未實現接口 DemoInterface"); } } }
控制台輸出:
類 ClassA 實現了接口 DemoInterface,可以進行其他操作
類 ClassB 未實現接口 DemoInterface
舉一個jdk的例子:
以Serializable接口為例。一個類實現了這個接口,說明它可以被序列化。因此,我們實際上通過Serializable這個接口,給該類標記了“可被序列化”的元數據,打上了“可被序列化”的標簽。這也是標記/標簽接口名字的由來。
下面的代碼是我從JDK源代碼中摘出來的:
if (obj instanceof String) { writeString((String) obj, unshared); } else if (cl.isArray()) { writeArray(obj, desc, unshared); } else if (obj instanceof Enum) { writeEnum((Enum) obj, desc, unshared); } else if (obj instanceof Serializable) { writeOrdinaryObject(obj, desc, unshared); } else { if (extendedDebugInfo) { throw new NotSerializableException(cl.getName() + " " + debugInfoStack.toString()); } else { throw new NotSerializableException(cl.getName()); } }
Java里的序列化,字符串,數組,枚舉類和普通類是分別進行的。如果當前待序列化的變量既不是字符串,也不是數組和枚舉類,那么就檢測該類是否實現了Serializable的接口,如果沒有實現Serializable接口,就會拋出異常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大家也許會問,在Spring里滿天飛的注解(Annotation)不是最好的用來維護元數據的方式么?確實,Annotation能聲明在Java包、類、字段、方法、局部變量、方法參數等的前面用於維護元數據的目的,既靈活又方便。然而這么好的東西,只有在JDK1.5之后才能用。JDK1.5之前維護元數據的重任就落在標記接口上了。
大家看另一個標記接口,Cloneable。下圖第51行清晰標注了該接口從JDK1.0起就有了。
JDK源代碼里的Clone方法的注釋也清晰注明了,如果一個類沒有實現Cloneable接口,在執行clone方法時會拋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