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是指外部系統與系統之間以及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交互點。包括外部接口、內部接口,內部接口又包括:上層服務與下層服務接口、同級接口。
常見web接口:一類是http協議的接口,另一類是web service接口(如soup、rmi、rpc協議)。本文主要介紹http請求接口。
常見的http請求方式包括:get(查)、post(增),除此之外還有put(改)、delete(刪)等。
1)get型接口
格式:請求數參數寫在網址后面,用"?"連接,多個參數之間用"&"連接。如:https://api.douban.com/v2/book/search?q='',這是一個豆瓣查詢圖書信息的開發api,q='',單引號里就是查詢的參數,如查詢《小王子》這本書的信息,則q='小王子',使用postman工具來試驗一下,如下圖:
場景:get型接口用於獲取信息,多用於查詢數據,如列表查詢功能,點擊查詢按鈕就調用一個get接口,然后把信息返回出來
特點:1)請求數據量小,2)參數暴露於url地址中,故存在安全隱患
2)post型接口
說明:向指定資源位置提交數據(如提交表單、上傳文件)來進行請求,post請求可能會導致新資源的建立
場景:如注冊、上傳、發帖等功能,如用戶在豆瓣網站對某本書進行收藏、寫筆記、發表評論
特點:請求數據量大,安全性高
如豆瓣的發表評論的開放api,見下圖:
3)put型接口
說明:put請求用於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最新內容
場景:如用戶在豆瓣網站修改對某本書的收藏、修改某篇筆記或修改評論
如豆瓣的修改評論的開放api,見下圖:
4)delete型接口
說明:請求服務器刪除請求里url所標識的資源
場景:如用戶在豆瓣網站取消對某本書的收藏、刪除某篇筆記或刪除評論
如豆瓣的刪除評論的開放api,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