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和org.apache.http.client區別(轉)


官網說明:

http://hc.apache.org/httpclient-3.x/

Commons HttpClient項目現已結束,不再開發。它已被其HttpClient和HttpCore模塊中的Apache HttpComponents項目所取代,它們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靈活性。

從2011年開始,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就不再開發。這就是說,它已經落伍了。

方法的對稱性上的區別

一、org.apache.http.client

org.apache.http.client在發起請求前,假如對某個參數a 進行url encode編碼。服務端必須進行url decode。

//客戶端編碼

Stirng a=URLEncoder.encode(cont,"GBK");

//服務端解碼

URLDecoder.decode(a,"gbk");

且服務器端獲取到的參數a為可識別的沒有任何變動的url encode后原值。

 

二、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

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則與之相反。

服務端獲取到的a為不可識別的亂碼,且不能用url decode解碼。

//服務端解碼

new String(cont.getBytes("ISO8859_1"), "GBK")

 

與時俱進

org.apache.http.client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靈活性。

可以很方便的支持json,xml等數據的傳輸。且http://mvnrepository.com上在不斷的升級。超時、最大連接數等配置靈活方便。

 

個人建議非必要情況,程序員還是使用org.apache.http.client較好

原文:https://blog.csdn.net/wcf2010/article/details/8026857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