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之函數參數與返回值進階


參數作用:如果外界希望在函數內部處理數據,就可以將數據作為參數傳入函數內部;
返回值作用:如果希望一個函數函數執行完成后,向外界報告函數的執行結果,就可以使用函數的返回值。

函數的返回值 進階

利用元組返回多個函數值

可以用元組讓函數返回多個值;如果函數返回的類型時元組,那么小括號可以省略;比如,以下兩個就相等:
return (temp, humidity) = return temp, humidity

def measure():
    """
    測量溫度和濕度
    :return: 返回溫度和濕度結果的元組
    """
    print("開始測量")
    temp = "37"
    humidity = "50"
    print("測量結束")

    # 可以用元組讓函數返回多個值;如果函數返回的類型時元組,那么小括號可以省略
    # return (temp, humidity)
    return temp, humidity


result = measure()
print("溫度為:", result[0])
print("濕度為:", result[1])

用多個變量接收函數的返回值

  • 如果函數返回的類型是元組,同時希望單獨的處理元組的元素時,可以用多個變量,一次性接收函數的返回結果;
  • 注意,多個變量接收返回結果時,變量個數應該和函數返回元組元素個數一致,否則報錯;

多個變量接收函數返回值示例

def measure():
    """
    測量溫度和濕度
    :return: 返回溫度和濕度結果的元組
    """
    print("開始測量")
    temp = "37"
    humidity = "50"
    print("測量結束")

    return temp, humidity


result = gl_temp, gl_humidity = measure()
print("溫度為:", gl_temp)
print("濕度為:", gl_humidity)
print("溫度為:", result[0])
print("濕度為:", result[1])

函數的參數進階

函數內部變量和參數的關系

函數內部形參重賦值不會影響外部實參

只要針對參數使用賦值語句,會在函數內部修改局部變量的引用,不會影響到外部變量的引用

  • 函數內部針對參數的賦值不影響實參在外部的使用,但在函數內部 同名局部變量會覆蓋形參;
  • 我們可以理解為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傳進來的就相當於全局變量,在函數內對參數重新賦值,就相當於在函數內部定義一個同名局部變量;

形參重賦值示例

def test(num, num_list):
    print("現在是函數內部")
    
    num = 1000
    num_list = [22, 33, 44, 55]
    print(num)
    print(num_list)


num = 10
num_list = [1, 2, 3, 4]
test(num, num_list)  # 1000 [22, 33, 44, 55]

print(num)  # 10
print(num_list)  # [1, 2, 3, 4]

函數內部形參修改會影響外部實參

如果傳遞的參數是可變類型,在函數內部,使用方法修改了數據的內容,同樣會影響到外部的數據。

但如果我們針對可變類型參數 只用方法改變參數數據,不重新賦值,就會影響到形參在函數外部的使用了;
這是因為我們在傳參是傳的是變量的引用,而在函數內部也沒有對形參進行局部變量覆蓋,一直用的就是變量的引用,所以當我們用方法修改可變類型參數時,會直接修改外部的變量。

def test(num_list):
    print("現在是函數內部")
    num_list.append(9)
    print(num_list)


num_list = [2, 4, 6]
print("進入函數前列表:", num_list)
test(num_list)
print("現在是函數外部")
print("從函數出來后列表:", num_list)

# 進入函數前列表: [2, 4, 6]
# 現在是函數內部
# [2, 4, 6, 9]
# 現在是函數外部
# 從函數出來后列表: [2, 4, 6, 9]

列表調用+=本質是extend方法

  • 如果我們在函數內部使用num_list += num_list就相當於num_list.extend(num_list),而列表又是可變類型的變量參數,所以會修改傳入的外部的列表;
  • 而我們使用num_list = num_list + num_list時,就不會修改外部的列表變量

extend方法與+= 示例

# 列表調用+=本質是調用extend方法
def test(num, num_list):
    print("進入函數內,尚未修改前的傳參變量如下兩個")
    print(num)
    print("num_list:", num_list)

    # num_list = num_list + num_list  # 不會修改函數外部的變量
    num_list += num_list
    print("+=修改后的num_list:", num_list)
    pass


num = 10
num_list = [1, 3, 5]
print("原始的num_list:", num_list)
test(num, num_list)

print("函數執行完成后的num_list:", num_list)

# 原始的num_list: [1, 3, 5]
# 進入函數內,尚未修改前的傳參變量如下兩個
# 10
# num_list: [1, 3, 5]
# +=修改后的num_list: [1, 3, 5, 1, 3, 5]
# 函數執行完成后的num_list: [1, 3, 5, 1, 3, 5]

缺省參數

缺省參數的介紹

  • 定義函數時,可以給某個參數指定一個默認值,具有默認值的參數就叫做缺省參數;
  • 調用函數時,如果沒有傳入缺省參數的值,則在函數內部 使用定義函數時指定的參數默認值;
  • 函數的缺省參數,將常見的值設置為參數的缺省值,從而簡化函數的調用。

其實在列表的sort方法,就是使用的缺省參數,默認reverse為True,只有在需要降序的時候才會寫reverse = False

缺省參數語法

def 函數名(參數1,參數2,...,參數x=默認值):
	pass

缺省參數的使用示例

指定缺省函數的默認值

def test(name, gender=True):
    gender_text = "男生"
    if not gender:
        gender_text = "女生"
    print("%s 是 %s" % (name, gender_text))


test("喜羊羊")
test("沸羊羊")
test("美羊羊", gender=False)

# 喜羊羊 是 男生
# 沸羊羊 是 男生
# 美羊羊 是 女生

指定缺省函數的默認值,只需要在函數傳參處定義一個賦值語句給定默認值即可;應注意,默認值應該是出現最常見的值;

缺省參數的注意事項

  1. 帶有默認值的缺省參數,必須確保 放在參數列表末尾
  2. 在調用參數時,如果有多個缺省參數,需要指定參數名,避免參數對應錯誤。

調用帶有多個缺省參數的函數

def test(name, title="干事", gender=True):
    gender_text = "男生"
    if not gender:
        gender_text = "女生"
    print("%s 是 %s, 職位是 %s" % (name, gender_text, title))


test("喜羊羊")
test("沸羊羊", "勞動委員")
test("美羊羊", gender=False)
test("暖羊羊", "班長", gender=False)

# 喜羊羊 是 男生, 職位是 干事
# 沸羊羊 是 男生, 職位是 勞動委員
# 美羊羊 是 女生, 職位是 干事
# 暖羊羊 是 女生, 職位是 班長

多值參數

  • 有時可能需要一個函數能夠處理的參數個數是不確定的,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多值參數;
  • python中有兩種多值參數:參數名前加*對應一個元組,參數名前加**對應一個字典;
  • 一般在給多值參數命名時,習慣使用以下兩個名字:*args--存放元組參數;**kwargs--存放字典參數;

多值參數示例

def test(num, *nums_list, **info_dict):
    print(num)
    print(nums_list)
    print(info_dict)


test(1)
test(1, 2, 3, 4, 5, name="zhangsan", gender="boy")

# 1
# ()
# {}

# 1
# (2, 3, 4, 5)
# {'name': 'zhangsan', 'gender': 'boy'}

多值參數求和案例

def sums(*args):
    print(args)
    s = 0
    for num in args:
        s += num
    return s


result = sums(1, 2, 3, 4)
print(result)


# (1, 2, 3, 4)
# 10

元組和字典的拆包

在調用帶有多值參數的函數時,如果希望 1.將一個元組變量,直接傳遞給args 2.將一個字典變量,直接傳遞給kwargs 的話,就可以使用拆包,簡化參數的傳遞;
拆包的方式是:在元組變量前,增加一個*;在字典變量前,增加**

拆包示例

def test(*args, **kwargs):
    """傳入一個元組和一個字典,並對它們分別進行輸出"""
    print(args)
    print(kwargs)


t_tuple = (1, 2, 3, 4)
t_dict = {"name": "zhangsan", "age": "20"}

test(t_tuple, t_dict)  # 這個並不能按照我們的想法進行傳輸
# 用拆包,簡化元組/字典變量的傳遞
test(*t_tuple, **t_dict)  # 這個的和下面是一樣的
test(1, 2, 3, 4, name="zhangsan", age="20")

# ((1, 2, 3, 4), {'name': 'zhangsan', 'age': '20'})
# {}

# (1, 2, 3, 4)
# {'name': 'zhangsan', 'age': '20'}
# (1, 2, 3, 4)
# {'name': 'zhangsan', 'age': '20'}

函數的遞歸

函數調用自身的編程技巧稱為遞歸。

遞歸函數的特點

  1. 一個函數內部調用自己;(函數內部可以調用其他函數,當然也可以在函數內部調用自己)
    代碼特點:
  2. 函數內部的代碼是相同的,只是針對參數的不同,處理的結果不同;
  3. 當一個參數滿足條件時,函數不再執行;(這個非常重要,通常被稱為遞歸的出口,否則會出現死循環)

函數遞歸示例

def sums(num):
    print(num)
    if num == 1:
        return
    sums(num-1)


sums(4)  # 4 3 2 1

遞歸實現數字累加示例

def test(num):
    """計算1+...+num的結果"""
    if num == 1:
        return 1

    temp = test(num-1)
    # 兩個相鄰數字的相加
    return num+temp


result = test(100)
print(result)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