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錄
- 箭頭:用來選擇所需要的HTML元素,通過HTML元素定位到Elements中的對應代碼。
- 切換:用來在手機模式和電腦模式之間做切換的。
- Elements:主要用來查看最終渲染情況,CSS樣式的修改和綁定事件的定位。
- left:結構面板。顯示的是渲染出來頁面的最終代碼,包括JS渲染在內。
- style:添加修改樣式和類。模擬元素的hover等屬性的操作。
- computed:模型最后的計算情況與應用到的樣式,在上面可以很容易直觀修改盒子模型的參數。
- events:獲取選擇元素的對應綁定事件的執行為之和觸發的事件情況。
- dom:斷點審查情況,這個屬性不常用。
- properties:對應選中的元素調用到JS底層的對象情況,這個屬性基本沒有使用。
- Console調試台:主要是用來打印輸出內容,獲取報錯信息,頁面調試內容(僅用於對在window對象中存在的對象或者變量,函數才可以使用)。
- 打印輸出內容
- 獲取報錯信息
- 頁面調試內容
//利用console中刪除在百度推廣廣告 //刪除iframe廣告內容 var iframecount=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frame").length; for(var i=iframecount;i>=0;i--){ var do1=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frame")[i]; if(do1 == null){ }else{ //do1.style.display="none"; do1.parentNode.removeChild(do1); } } //刪除內嵌的廣告占位,有的用上面的去除iframe后還有占位,需要再執行下 var inscount=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ns").length; for(var i=inscount;i>=0;i--){ var do1=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ns")[i]; if(do1 == null){ }else{ //do1.style.display="none"; do1.parentNode.removeChild(do1); } }
- Source源碼界面:里面呈現的代碼都是原文件的代碼,主要的用途是用來對代碼進行斷點調試和代碼測試。
- 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選擇查看文件和添加一些測試腳本功能。
- 相當於是一個視圖的功能,用來審查代碼用的。
- 用來打印和跟蹤元素。
- netWork:主要是查看網絡環境包括報頭和返回數據等參數。
- 請求的展示快照
- 過濾請求的類型
- 查看各個請求的發送時間,完成時間的一個總的概況,主要是用來全局分析用的
- 各個請求的詳情
- Performance:主要是用來查看JS計算性能相關的,一般如果是單純的頁面不包含canvas,大數據渲染等等的,一般是不需要使用到的。
- 性能分析火焰圖
- Memory:記錄內存的情況。
- 內存堆棧快照:查看當前的各項資源的占用情況與內存的一個比例
- 動態監控從start啟動之后內存的一個占用情況
- 通過一個時間軸圖來動態監控占用情況
- Application:記錄本地存儲的相關信息(cookie,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等)的存儲信息。
- 查看存儲的內容的,里面比較常用的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security:頁面安全方面的信息。
- 判斷當前頁面中是否使用了有效的HTTPS證書。
- audits:FQ,具體是用來做手機web app優化的。直接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chrome://inspect進入遠程調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