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erf工具安裝
源碼包下載地址:https://iperf.fr/iperf-download.php#archlinux
選擇對應系統的版本就是解壓安裝了
完成
測試發現有問題
問題原因:
Linux系統中找不到libiperf.so.0 庫文件,導致執行iperf3 –s時提示缺少相關lib庫
解決方法:
通過find /usr/local/lib/ |grep iperf查找其他服務器上是否存在該lib庫文件,查詢到后拷貝libiperf.so.0庫文件到此台服務器/usr/local/lib/目錄下
發現還是有問題,最后發現是環境變量的問題
添加
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二、iperf工具使用方法:
參數說明
-s 以server模式啟動,eg:iperf -s
-c host以client模式啟動,host是server端地址,eg:iperf -c 222.35.11.23
通用參數
-f [kmKM] 分別表示以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顯示報告,默認以Mbits為單位,eg:iperf -c 222.35.11.23 -f K
-i sec 以秒為單位顯示報告間隔,eg:iperf -c 222.35.11.23 -i 2
-l 緩沖區大小,默認是8KB,eg:iperf -c 222.35.11.23 -l 16
-m 顯示tcp最大mtu值
-o 將報告和錯誤信息輸出到文件eg:iperf -c 222.35.11.23 -o ciperflog.txt
-p 指定服務器端使用的端口或客戶端所連接的端口eg:iperf -s -p 9999;iperf -c 222.35.11.23 -p 9999
-u 使用udp協議
-w 指定TCP窗口大小,默認是8KB
-B 綁定一個主機地址或接口(當主機有多個地址或接口時使用該參數)
-C 兼容舊版本(當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樣時使用)
-M 設定TCP數據包的最大mtu值
-N 設定TCP不延時
-V 傳輸ipv6數據包
例子:
服務端:
服務器端命令行(其中,-s表示服務器端;-p定義端口號;-i設置每次報告之間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如果設置為非零值,就會按照此時間間隔輸出測試報告,默認值為零):#iperf3 -s -p 8080 -i 3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