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驅動 (測試) 工作管理


1. 引子

我們經常能夠發現職場工作中的一些“能人”,他們的工作干練而高效,處處體現個人的價值。領導喜歡這樣的人員,他們自然也有着更好的工作前途。

筆者個人在工作中間,自認也屬於能力突出的類型,然而在知識傳授的時候卻又感覺這些泛泛而論的“能力”是很難傳遞的。在前幾天參加ISTQB官方論壇的時候,專家的講演讓我有了一個思路,由此演化出今天這個課題,“邏輯思維驅動工作”。

2. 什么是邏輯思維

2.1 例子

什么是邏輯思維,他如何幫助到我的工作呢?

我們先舉一個例子。 昨天有一位同學咨詢了我一個問題:“老師,缺陷的重開率應該以多少為標准值?”

缺陷的重開率指的是一個缺陷經過開發修復后,被測試人員重開的比率。我沒有聽說過相關標准值,於是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找到相關標准。

這位同學於是將項目期望的缺陷重開率定為了0,也就是期望所有的缺陷修復都應追求100%一次修復成功。

這一追求合適嗎?我與她進行如下一番推導:

  • 缺陷修復是不是一種調整和重寫代碼的過程? 
  • 代碼是不是由開發人員寫的? 
  • 開發人員能不能保證寫出完美的代碼,保證寫出的代碼中沒有任何錯誤? 

推論:由不完美的人員做出的工作產品能不能簡單要求100%無謬? 

所以,我建議缺陷重開率不能設定期望為0,而是應取5%-20%區間。

以上這個推論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

看到這種思維的益處了嗎?當我們遇到知識經驗不足,或者復雜問題時,邏輯思維是解決問題,理清工作方法的利器。

2.2 邏輯思維方法

定義: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方法:

  • 抽象與概括:測試管理三維度:過程、技術、人員
  • 分析與綜合:WBS任務拆解
  • 歸納與演繹:確定項目利益干系人
  • 對比(求同、求異):測試過程改進中的模型法
  • 原因與結果:“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只馬蹄鐵;丟了一只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原則:

  • 堅守常識
  • 積極思考
  • 敢於質疑

3. 工作案例

理論部分我沒有進行大篇幅的描述,我們把主要的論述過程放到案例里面來闡述。

3.1 案例1:測試時間壓力

同樣來自於學員的問題:老師我的某個測試任務,只有三天時間,人員經驗不足,我該怎么處理?

我們嘗試邏輯思維來處理這個問題:

歸納:首先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怎樣完成一個特定工作?

分析:某項工作的完成,能拆解成哪些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下“因式分解”:

工作的完成取決於:

  • 工作量
  • 時間
  • 人手

那么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要完成一項工作,我們就需要這三方面的配合:

要么給與充裕的時間,要么安排足夠的人手。回到原始的問題,時間和人手都不能保證,那么就只能削減工作量。

而其實這三個要素就是所謂項目管理的鐵三角:

 

 

 

3.2 案例2:目標監控

確定階段工作目標不管對於團隊管理還是個人管理都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比如我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識豐富度,那么我考慮去制定一個個人讀書計划。但是俗話說,計划趕不上變化,有計划卻無法確保執行這是一種常見現象。而一旦計划被打亂,帶來的一種后續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完全拋棄掉計划。

怎么扭轉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采用遞推方法來歸納我的讀書計划:

  • 我的讀書計划是不是一定可以被完美執行,不遇到任何變數? 否
  • 既然有可能遇到變數,是不是應該持續檢查計划的實施情況? 是
  • 如果發現了計划實施的偏離,是不是應該進行調整? 是

所以總結起來,我的讀書計划應該遵循以下循環:

Plan(計划)-> Do(實施)-> Check(檢查)-> Action(調整)

這就是事務管理的戴明(PDCA)循環。

 

 

 

進而我們可以進行演繹,是不是其他的事務計划也應該遵循這樣的邏輯?比如測試計划?比如風險管理?比如績效管理?答案是肯定的。

這樣我們就得出了一套事務處理的合理組織辦法。

3.3 案例3:個人工作報告

個人總結報告是件挺討厭的事情,對工科人士而言(推眼鏡)最討厭寫這種假大空的文檔了吧。。

個人述職報告很容易淪為一個走過場的東西,個人表達不出什么,領導也收獲不到什么。

如何避免呢?我們可以從工作項目的目的分析,來把握工作的原則。

對於個人述職報告,借由他我可以達到什么目的?

  • 展示工作量(訴苦,我很忙,我沒閑着,沒有企業想要養閑人)

  • 展示工作業績(邀功,我的工作是為公司和項目帶來效益的)

  • 展示技術含量/含金量(強調,我的工作不是隨隨便便能被替代的)

  • 展示潛力(訴求,獲得更多的資源分配和關注度)

分析清楚了這個目的以后,我們就可以沿着這些思路去組織個人報告,並整理為四個模塊:

  • 工作展示

  • 業績展示

  • 亮點展示

  • 未來發展

通過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體會到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價值所在了。我們應該注意鍛煉和應用邏輯思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最后用一句順口溜來總結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

 

 

遇事不決,因式分解;

遇事不擇,先問為何。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