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 App—Hybrid App開發模式介紹和各種開發模式對比


什么是Hybrid App

最開的App開發只有原生開發這個概念,但自從H5廣泛流行后,一種效率更高的開發模式Hybrid應運而生,它就是"Hybrid模式"。Hybrid APP是目前廣泛流行的一種APP開發模式

H5滲入APP開發

我們都知道,原生APP開發中有一個webview的組件(Android中是webview,iOS7以下有UIWebview,7以上有WKWebview),這個組件可以加載Html文件。

在Html5沒有興盛之前,加載的Html往往只能用來做一些簡單的靜態資源顯示,但是H5大行其道以后,Html5中有很多新增的功能,炫酷的效果,特別是iOS中H5支持一直都很良好,Android 4.4以上支持也足夠

所以這時候發現可以將一些主要的邏輯都用H5頁面來編寫,然后原生直接用webview加載顯示,這樣大大提高了開發效率,而且體驗也很不錯

Hybrid的興盛

所謂Hybrid,即混合開發,意味着半原生半Web,其實在H5興盛之前,Hybrid模式就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一直不慍不火(因為系統的一些現在以及html本身功能的限制)

但是自從H5興盛之后,大家發現原來很多功能都可以用web來實現,然后原生作為容器顯示

所以為了提高開發效率,越來越多的人使用Hybrid模式進行開發,越來越多的Hybrid開發框架,越來越多的前端專職成為Hybrid開發,也就是說Hybrid也隨之興盛起來了

 

 

Hybrid定義

前面有提到Hybrid這種模式,那么它是怎么樣定義的呢?怎么樣的開發模式才算是Hybrid模式呢?

Hybrid是半Native半web開發模式

Hybrid模式中,底層功能API均由原生容器通過某種方式提供,然后業務邏輯由H5頁面完成,最終原生容器加載H5頁面,完成整個App

成熟的Hybrid模式意味着業務邏輯均由H5實現

一款成熟的Hybrid框架,意味着各種類型的api都很完善,那么這時候幾乎所有與業務相關的邏輯都是放在H5頁面中的,原生只作為容器存在

成熟的Hybrid模式可復用性非常高,可以跨平台開發

成熟的Hybrid框架,那么原生只會提供底層API,也就是說所有的業務是H5完成,不管是什么項目,業務只由H5實現

這時候就可以發現,業務代碼是可以跨平台的,也就是說,開發一次,就可以和各自原生容器結合,組成兩種原生安裝包了,達到了跨平台開發效果

 

 

 

Hybrid App的類型划分

上面提到過Hybrid的定義,但實際上,根據Native和web的混合程度,Hybrid也可以再次細分為多種類型

多View混合型

這種模式主要特點是將webview作為Native中的一個view組件,當需要的時候在獨立運行顯示,也就是說主體是Native,web技術只是起來一些補充作用

這種模式幾乎就是原生開發,沒有降低什么難度,到了16年幾乎已經沒人使用了

單View混合型

這種模式是在同一個view內,同時包括Native view和webview(互相之間是層疊的關系),比如一些應用會用H5來加載百度地圖作為整個頁面的主體內容,然后再webview之上覆蓋一些原生的view,比如搜索什么的

這種模式開發完成后體驗較好,但是開發成本較大,一般適合一些原生人員使用

Web主體型

這種模式算是傳統意義上的Hybrid開發,很多Hybrid框架都是基於這種模式的,比如PhoneGap,AppCan,Html5+等

這種模式的一個最大特點是,Hybrid框架已經提供各種api,打包工具,調試工具,然后實際開發時不會使用到任何原生技術,實際上只會使用H5和js來編寫,然后js可以調用原生提供的api來實現一些拓展功能

往往程序從入口頁面,到每一個功能都是h5和js完成的。理論上來說,這種模式應該是最佳的一種模式(因為用H5和js編寫最為快速,能夠調用原生api,功能夠完善)

但是由於一些webview自身的限制,導致了這種模式在性能上損耗不小,包括在一些內存控制上的不足,所以導致體驗要遜色於原生不少。當然了,如果能解決體驗差問題,這種模式應當是最優的(比如由於iOS對H5支持很好,iOS上的體驗就很不錯)

多主體共存型(靈活型)

這種模式的存在是為了解決web主體型的不足,這種模式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原生開發和h5開發共存,也就是說,對於一些性能要求很高的頁面模塊,用原生來完成,對於一些通用型模塊,用h5和js來完成

這種模式通用有跨平台特性,而且用戶體驗號,性能高,不遜色與原生,但是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就是,采用這種模式需要一定的技術前提

也就是說這種模式不同於web主體型可以直接用第三方框架,這種模式一般是一些有技術支持的公司自己實現的,包括H5和原生的通信,原生API提供,容器的一些處理全部由原生人員來完成

所以說,使用這種技術的前提是得有專業的原生人員(包括Android,iOS)以及業務開發人員(原生開發負責功能,前端解決簡單通用h5功能)

 

 

Hybrid面臨的挑戰

比如Facebook推出的React Native方案,這是Facebook在放棄h5后自行推出一個'反H5方案',一句話總結就是:里面可以用JS來完整的寫一個原生應用

比如微信推出的小程序(16年9月份內測),這也是一個微信主導的'反H5方案',一句話總結就是:里面可以同JS+微信自制的UI方案來寫一個類似於原生的應用,只不過這個應用不是發布到App Store中,而是發布到微信中

像以上技術都不斷的在沖擊着Hybrid模式(當然Native也會有影響),不過都很推崇JS(話說很多前端猿一直希望JS一統天下)

 

 

Native、Hybrid、React Native、Web App方案的分析比較

目前的主流應用程序有四大類型:Native App、Hybrid App、React Native App、Web App。本文分別對這幾種方案做一些分析對比

Native App

即傳統的原生APP開發模式,Android基於Java語言,底層調用Google的 API;iOS基於OC或者Swift語言,底層調用App官方提供的API。體驗最好

直接依托於操作系統,交互性最強,性能最好,相比於其它模式的交互,原生APP體驗是最優的

功能最為強大,特別是在與系統交互中,幾乎所有功能都能實現。得益於原生是直接依托於系統的,所以可以直接調用官方提供的api,功能最為全面(比如本地資源操作,通知,動畫等)

開發成本高,無法跨平台,不同平台Android和iOS上都要各自獨立開發。Android上基於Java開發,iOS上基於OC或Swift開發,相互之間獨立,必須要有各自的開發人員

門檻較高,原生人員有一定的入門門檻,相比廣大的前端人員而言,較少。原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獨立,所以不太容易入門,不像web前端一樣那么廣泛,而且Android,iOS都需要獨立學習

更新緩慢,特別是發布應用商店后,需要等到審核周期。原生應用更新是一個很大的問題,Android中還能直接下載整包APK進行更新,但是iOS中,如果是發布AppStore,必須通過AppStore地址更新,而每次更新都需要審核,所以無法達到及時更新

維護成本高。同開發一樣,項目上線后,維護起來也很為麻煩

Web App

即移動端的網站,將頁面部署在服務器上,然后用戶使用各大瀏覽器訪問。一般泛指 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模式開發出的網站。體驗最差。不是獨立APP,無法安裝和發布

Web網站一般分兩種,MPA(Multi-page Application)和SPA(Single-page Application)。而Web App一般泛指后面的SPA形式開發出的網站(因為可以模仿一些APP的特性),有如下優點和缺點

開發成本低,可以跨平台,調試方便。web app一般只需要一個前端人員開發出一套代碼,然后即可應用於各大主流瀏覽器(特殊情況可以代碼進行下兼容),沒有新的學習成本,而且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調試

維護成本低同上,如果代碼合理,只需要一名前端就可以維護多個web app

更新最為快速。由於web app資源是直接部署在服務器端的,所以只需要替換服務器端的文件,用戶訪問是就已經更新了(當然需要解決一些緩存問題)

無需安裝App,不會占用手機內存。通過瀏覽器即可訪問,無需安裝,用戶就會比較願意去用

性能低,用戶體驗差。由於是直接通過的瀏覽器訪問,所以無法使用原生的API,操作體驗不好

依賴於網絡,頁面訪問速度慢,耗費流量。Web App每次訪問都需要去服務端加載資源訪問,所以必須依賴於網絡,而且網速慢時訪問速度很不理想,特別是在移動端,如果網站優化不好會無故消耗大量流量

功能受限,大量功能無法實現。只能使用Html5的一些特殊api,無法調用原生API,所以很多功能存在無法實現情況

臨時性入口,用戶留存率低。這既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無需安裝,確定是用完后有時候很難再找到,或者說很難專門為某個web app留存一個入口,導致用戶很難再次使用

Hybrid App

即混合開發,由Native通過JSBridge等方法提供統一的API,然后用Html5+JS來寫實際的邏輯,調用API,這種模式下,由於Android,iOS的API一般有一致性,而且最終的頁面也是在webview中顯示,有有跨平台效果

開發成本較低,可以跨平台,調試方便Hybrid模式下,由原生提供統一的API給JS調用,實際的主要邏輯有Html和JS來完成,而由於最終是放在webview中顯示的,所以只需要寫一套代碼即可,達到跨平台效果,另外也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調試,很為方便

最重要的是只需要一個前端人員稍微學習下JS api的調用即可,無需兩個獨立的原生人員。一般Hybrid中的跨平台最少可以跨三個平台:Android App,iOS App,普通webkit瀏覽器

維護成本低,功能可復用。同上,如果代碼合理,只需要一名前端就可以維護多個app,而且很多功能還可以互相復用

更新較為自由。雖然沒有web app更新那么快速,但是Hybrid中也可以通過原生提供api,進行資源主動下載,達到只更新資源文件,不更新apk(ipa)的效果

針對新手友好,學習成本較低。這種開發模式下,只需要前端人員關注一些原生提供的API,具體的實現無需關心,沒有新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前端人員即可開發

功能更加完善,性能和體驗要比起web app好太多。因為可以調用原生api,所以很多功能只要原生提供出就可以實現,另外性能也比較接近原生了

部分性能要求的頁面可用原生實現。這應該是Hybrid模式的最多一個好處了,因為這種模式是原生混合web,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將交互強,性能要求高的頁面用原生寫,然后一些其它頁面用JS寫,嵌入webview中,達到最佳體驗

相比原生,性能仍然有較大損耗。這種模式受限於webview的性能桎梏,相比原生而言有不少損耗,體驗無法和原生相比

不適用於交互性較強的app。這種模式的主要應用是:一些新聞閱讀類,信息展示類的app;但是不適用於一些交互較強或者性能要求較高的app(比如動畫較多就不適合)

React Native App

Facebook發起的開源的一套新的APP開發方案,使用JS+部分原生語法來實現功能。初次學習成本較高,但是在入門后,經過良好的封裝也能夠實現大部分的跨平台。而且體驗很好。

雖然說開發成本大於Hybrid模式,但是小於原生模式,大部分代碼可復用。相比於原生模式,這種模式是統一用JS寫代碼,所以往往只需要一名成員投入學習,即可完成跨平台app的開發,而且后續代碼封裝的好,很多功能可復用

性能體驗高於Hybrid,不遜色與原生。這種模式和Hybrid不一樣,Hybrid中的view層實際上還是dom,但是這種模式的view層是虛擬dom,所以性能要高於Hybrid,距離原生差距不大

這種模式可以認為是用JS寫原生,即頁面用JS寫,然后原生通過Bridge技術分析JS,將JS內容單獨渲染成原生Android和iOS,所以也就是為什么性能不遜色原生

開發人員單一技術棧,一次學習,跨平台開發。這種模式是統一由JS編寫,有着獨特的語法,所以只需要學習一次,即可同時開發Android和iOS

社區繁榮,遇到問題容易解決。這應該是React Native的很大一個優勢,不像Hybrid模式和原生模式一樣各自為營,這種模式是Facebook統一發起的,所以有一個統一的社區,里面有大量資源和活躍的人員,對開發者很友好

雖然可以部分跨平台,但並不是Hybrid中的一次編寫,兩次運行那種,而是不同平台代碼有所區別這種模式實際上還是JS來寫原生,所以Android和iOS中的原生代碼會有所區別,如果需要跨平台,對開發人員有一定要求當然了,如果發展了有一定時間,組件庫夠豐富了,那么其實影響也就不大了,甚至會比Hybrid更快

開發人員學習有一定成本。雖然社區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一個新的普通前端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學習成本的,無法像Hybrid模式一樣平滑

 

 

各大開發模式直觀對比

  Native App Web App Hybrid App React Native App
原生功能體驗 優秀 良好 接近優秀
渲染性能 非常快 接近快
是否支持設備底層訪問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支持
網絡要求 支持離線 依賴網絡 支持離線(資源存本地情況) 支持離線
更新復雜度 高(幾乎總是通過應用商店更新) 低(服務器端直接更新) 較低(可以進行資源包更新) 較低(可以進行資源包更新)
編程語言 Android(Java),iOS(OC/Swift) js+html+css3 js+html+css3 主要使用JS編寫,語法規則JSX
社區資源 豐富(Android,iOS單獨學習) 豐富(大量前端資源) 有局限(不同的Hybrid相互獨立) 豐富(統一的活躍社區)
上手難度 難(不同平台需要單獨學習) 簡單(寫一次,支持不同平台訪問) 簡單(寫一次,運行任何平台) 中等(學習一次,寫任何平台)
開發周期 較短 中等
開發成本 昂貴 便宜 較為便宜 中等
跨平台 不跨平台 所有H5瀏覽器 Android,iOS,h5瀏覽器 Android,iOS
APP發布 App Store Web服務器 App Store App Store

 

 

 

如何選擇開發模式

目前有多種開發模式,那么我們平時開發時如何選擇用哪種模式呢?如下

選擇純Native App模式的情況

性能要求極高,體驗要求極好,不追求開發效率。一般屬於吹毛求疵的那種級別了,因為正常來說如果要求不是特別高,會有Hybrid

選擇Web App模式的情況

不追求用戶體驗和性能,對離線訪問沒要求。正常來說,如果追求性能和體驗,都不會選用web app

沒有額外功能,只有一些信息展示。因為web有限制,很多功能都無法實現,所以有額外功能就只能棄用這種方案了

選擇Hybrid App模式的情況

大部分情況下的App都推薦采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用原生來實現要求高的界面,對於一些比較通用型,展示型的頁面完全可以用web來實現,達到跨平台效果,提升效率

當然了,一般好一點的Hybrid方案,都會把資源放在本地的,可以減少網絡流量消耗

選擇React Native App模式的情況

追求性能,體驗,同時追求開發效率,而且有一定的技術資本,舍得前期投入

React Native這種模式學習成本較高,所以需要前期投入不少時間才能達到較好水平,但是有了一定水准后,開發起來它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性能不遜色原生,而且開發速度也很快

 

 

另類的app方案

除了以上的幾種常見app開發模式,其實還有一些其它的類似方案

微網頁

比如在進行微信網頁開發時,可以調用一些微信的特殊api,這其實就是算是微信的Hybrid模式,實質上仍然是在瀏覽器中(只不過是騰訊的X5內核)

當然了,微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限制,比如權限認證等等,所以導致開發起來效果不是很完美。這里不再贅述其功能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微信新推出的一種新的app方案,2016年9月開始進行內測,2016年11月准備全面面向開發者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式是“反HTML5”的,相當於是微信提供的一套封閉開發模式,有自己的語法和IDE,有的類似於iOS開發的感覺。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