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建ini文件
其中Application.StartupPath表示獲取當前可執行文件的路徑,但不包括文件名;FileMode.CreateNew表示創建新的文件,也可以換成Create,這樣的話如果沒有if判斷,在已存在ini文件情況下會覆蓋並創建新的;注意,FS.Close()不能少,否則數據會寫不進去的。這就好比,你打開一個應用的同時,又想修改他的屬性,這時一般都會提示,應用正被使用,請關閉后再重試,是一個道理。有了Close就表示創建過程結束。
2.讀寫ini文件
方法一:使用WriteStream寫入
其中的Append的表示追加文本,在已有的數據信息后面繼續添加而不是刪除覆蓋;
Write表示寫操作
WriteLine()和Write()兩個函數都是寫入,區別是前者是逐行寫入,每調用一次都會換行寫入,后者不會;
方法二:使用"kernel32"API函數
創建一個讀寫INI文件的類(這樣以后可以在其他地方方便引用使用)
首先聲明api函數
然后定義類的構造函數,將ini文件名傳遞進來
個人覺得直接調用 api函數不好用就重新寫了讀寫函數
到此該讀寫類算是完成了。再回到主函數中:
使用IniWriteValue寫數據的時候會以下面的形式保存在ini文件中,使用IniReadValue讀取的時候選擇相應的節點和鍵值就能直接讀取到后面的數據
[節點1]
鍵值1=數據1
鍵值2=數據2
...
[節點2]
鍵值1=數據1
鍵值2=數據2
寫數據:(方法一的代碼已注釋)
實際效果如上右圖所示
讀數據:
實際效果如上右圖所示。
在本人的實際使用中發現,除了ini文件外,也支持txt文件的操作(將變量strPath的ini改為txt試試看)
另外,在自己不主動創建ini文件的情況下(即不存在congfig.ini文件),直接調用讀寫類進行寫操作,也是會成功的,因為會在寫操作前自動幫你生成ini文件。(具體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好了讀寫操作的介紹到這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