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轉發
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定義:
鏈路聚合是將兩個或更多數據信道結合成一個單個的信道,該信道以一個單個的更高帶寬的邏輯鏈路出現。鏈路聚合一般用來連接一個或多個帶寬需求大的設備,例如連接骨干網絡的服務器或服務器群
端口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ethernet channel),主要用於交換機之間連接。由於兩個交換機之間有多條冗余鏈路的時候,STP會將其中的幾條鏈路關閉,只保留一條,這樣可以避免二層的環路產生。但是,失去了路徑冗余的優點,因為STP的鏈路切換會很慢,在50s左右。使用以太通道的話,交換機會把一組物理端口聯合起來,做為一個邏輯的通道,也就是channel-group,這樣交換機會認為這個邏輯通道為一個端口。
TRUNK是端口匯聚的意思,通過配置軟件的設置,將2個或多個物理端口組合在一起成為一條邏輯的路徑從而增加在交換機和網絡節點之間的帶寬,將屬於這幾個端口的帶寬合並,給端口提供一個幾倍於獨立端口的獨享的高帶寬。Trunk是一種封裝技術,它是一條點到點的鏈路,鏈路的兩端可以都是交換機,也可以是交換機和路由器,還可以是主機和交換機或路由器。基於端口匯聚(Trunk)功能,允許交換機與交換機、交換機與路由器、主機與交換機或路由器之間通過兩個或多個端口並行連接同時傳輸以提供更高帶寬、更大吞吐量, 大幅度提供整個網絡能力。
我認為這個百度結果是錯的!
VLAN的端口聚合也有的叫TRUNK,不過大多數都叫TRUNKING ,如CISCO公司。所謂的TRUNKING是用來在不同的交換機之間進行連接,以保證在跨越多個交換機上建立的同一個VLAN的成員能夠相互通訊。其中交換機之間互聯用的端口就稱為TRUNK端口
是不是百度結果讓人也暈了呢。描述也不准確。。
我自己定義了一下,可能不准確或完整,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鏈路聚合或端口聚合,將多條物理鏈路聚合成一條邏輯上的鏈路(這條邏輯鏈路帶寬相當於物理鏈路帶寬之各),不單獨配置物理口,這些物理鏈路作為這個邏輯通道的成員,配置時只配置這個邏輯通道。這些物理口同時都在工作,某條斷了,也不會影響使喚用,只是帶寬降低了。
VLAN的端口匯聚則是將一條物理鏈路中支撐多個VLAN,相當於多條虛擬的物理鏈路,用VLAN ID來區分和互聯。
一條鏈路一個VLAN的話,如果交換機上划了10個VLAN就需要分別連10條線作級聯,端口效率就太低了。 當交換機支持TRUNKING的時候,事情就簡單了,只需要2個交換機之間有一條級聯線,並將對應的端口設置為Trunk,這條線路就可以承載交換機上所有VLAN的信息。這樣的話,就算交換機上設了上百個個VLAN也只用1個端口就解決了。
鏈路聚合或端口聚合技術:它是一個鏈路問題,解決的是多個物理鏈路組成一個邏輯鏈路,增加帶寬和成為冗余備份。這個邏輯鏈路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條鏈路,它即可以是trunk口,也可以是access口。
vlan端口聚合:一般指將多個VLAN通道合成一個通道,共享一個鏈路(它可以是一個物理鏈路,也可是一個邏輯鏈路鏈路聚合或端口聚合的口),即前面說的,這個口成為中繼端口。這個口必須是TRUNK類型。
vlan端口聚合解決的是二層交換機與路由器互聯時的問題。
如果不用vlan端口聚合,只能是像下圖:這種圖只有在實驗中有人在配置,實際使用中基本上沒有用。
使用vlan端口聚合,則成為了單臂路由,如下圖:這種方案是我們目前最常用的,適合只有一個路由器和若干二層交換機,又想划分VLAN的人使用。
其中三層交換機就相當於上圖的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加上二層交換機的多接口VLAN技術的合成結果,如下圖:
因此建議我們在使用中,物理鏈路的匯聚,我們可以叫鏈路(端口)匯聚或鏈路(端口)聚合。而VLAN的中繼聚合,我們叫vlan聚合或VLAN匯聚,或直接叫tr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