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一般采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所以通常所說的內存即指電腦系統中的RAM。
RAM要求每時每刻都不斷地供電,否則數據會丟失。如果在關閉電源以后RAM中的數據也不丟失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在每一次開機時都保證電腦處於上一次關機的狀態,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啟動電腦,重新打開應用程序了。但是RAM要求不斷的電源供應,那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即給RAM供應少量的電源保持RAM的數據不丟失,這就是電腦的休眠功能,特別在Win2000里這個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休眠時電源處於連接狀態,但是耗費少量的電能。
硬盤與內存的區別是很大的,這里只談最主要的三點:
一、內存是計算機的工作場所,硬盤用來存放暫時不用的信息。
二、內存是半導體材料制作,硬盤是磁性材料制作。
三、內存中的信息會隨掉電而丟失,硬盤中的信息可以長久保存。內存與硬盤的聯系也非常密切,這里只提一點:硬盤上的信息永遠是暫時不用的,要用嗎?請裝入內存!CPU與硬盤不發生直接的數據交換,CPU只是通過控制信號指揮硬盤工作,硬盤上的信息只有在裝入內存后才能被處理。
內存就是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比如當我們在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符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盤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在進一步理解它之前,還應認識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占用的空間。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內存與儲存的差別:大多數人常將內存 (Memory) 與儲存空間 (Storage) 兩個名字混為一談,尤其是在談到兩者的容量的時候。 內存是指 (Memory) 計算機中所安裝的隨機存取內存的容量,儲存 (Storage) 是指計算機內硬盤的容量。
從計算機的體系結構來講,硬盤應當是計算機的“外存”。內存應當是計算機內部(在主板上)的一些存儲器,用來保存CPU運算使用過程中的中間數據和計算結果,當不用這些數據時,它們被保存在硬盤上。在計算機業界,內存這個名詞被廣泛用來稱呼 RAM( 隨機存取內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