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用例編寫


一、需求分析?

1.什么是需求

軟件產品必須完成的,以及必須具備的品質。

功能性需求:產品必須完成的那些事,要求一定的功能和品質。

例子:淘寶的用戶名登錄。

非功能性需求:產品必須具備的屬性和品質。諸如觀感、可用性、安全性和法律限制等。

例子:平台用戶數為5萬人,每天登錄用戶數為10000左右,網絡的寬帶為100M寬帶。在工作時間根據資料名稱條件進行搜索,可以在3秒內得到搜索結果。

一旦知道了產品要做的事情,就可以確定它的行為方式,它需要具備什么品質以及它的響應速度、可用性、可讀性和安全性。

限制條件:是全局性的需求。他們可以是對項目本身的限制,或是對產品最終設計的限制。

2.如何進行軟件測試需求分析

 測試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根據需求文檔提取測試點(測試執行的要點)---我都是用測試點做用例標題,根據測試點來編寫測試用例

測試需求分析的步驟:

1.熟悉需求背景及商業目標:

a)了解清楚項目發起的原因,是為了解決用戶的什么問題。

b)當前的解決方案是不是最優的,為什么會這樣做?

2.業務模型法:

a)考慮本項目與外部系統的交互、划分系統邊界(除了本項目的需求中要求做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是外部系統,本系統和外部系統之間的交互就是系統的邊界),可以參考系統分析說明書。

b)確定測試范圍和關注點。系統的邊界是測試的重點,特別需要關注邊界交互時的數據交互。

3.業務場景法:

a)考慮用例的調用者;考慮每一個用例提供的服務時供哪些外部用例或者時系統調用,找出所有的調用者。調用的前提、約束都要考慮。每一個調用都可以考慮成一個大的業務流程。(一般和外部有交互的用例輸出的概率比較大,需要重點關注)

b)考慮系統內部各個用例之間的交互,形成內部業務流程圖。需求分析每個用例之間的約束關系、執行條件、組織出各種業務流程圖。

4 、功能分解法

a). 業務功能:與用戶實際業務直接相關的功能 或細節。

b). 輔助功能:輔助完成業務功能的一些功能或者是細節,比如,設置過濾條件。

c). 數據約束:功能的細節,主要是用於控制在執行功能時,數據的顯示范圍、數據之間的關系等。

d). 易用性需求:功能的細節,產品中必須提供,便於功能操作使用的一些細節,比如快捷鍵就是典型的易用性需求。

e). 編輯約束:功能的細節,在功能執行時,對輸入數據項目的一些約束性條件,比如只能輸入數字。

f). 參數需求:功能的細節,在功能中,需要根據參數設置不同,進行不同處理的細節。

g). 權限需求:功能的細節,這里的權限是指在功能的執行過程,根據不同的權限進行不同處理,不包括直接限制某個功能的權限

測試點分析:

  1. 通過分析需求描述的輸入、輸出、處理、限制、約束等,給出對應的驗證內容;(功能測試)
  2. 通過分析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業務順序,和各個功能模塊之間傳遞的信息和數據,對存在功能交互的功能項,給出對應的驗證內容(功能交互測試)
  3. 考慮到分析的完整性,要充分覆蓋軟件需求的各種特征,包含隱形需求的驗證。比如界面的驗證,注冊賬號的唯一性驗證(界面、易用性、兼容性、安全性、性能壓力)

在另一個博主哪里看到了一篇需求分析,推薦給大家。

https://www.cnblogs.com/spring_net/archive/2008/09/10/1288100.html

二、用例編寫

用例:通過操作步驟來驗證某個需求是否符合預期的結果。

1.測試 用例的重要性

  1. 測試用例是軟件測試的核心。
  2. 評估測試結果的基准。
  3. 保證測試的時候不遺漏測試功能點,可以在測試人員疲憊的時候起到一個牽引的作用。
  4. 在編寫測試用例的過程,可以熟悉需求,對系統架構或者業務流程有一個整體的,深入的了解。
  5. 好的測試用例不僅方便自己和別人查看,而且能幫助設計的時候考慮的更周全,因此測試的用例的寫作和設計一樣,也是非常重要的。

2.測試用例的八大要素

a.用例編號:產品名—測試階段(st  it ut)--測試項-xxx

b.測試項目:對應一個功能模塊(細分功能)

c.測試標題:直接對測試點進行細化得出,輸入內容+結果,同一功能模塊標題不能重復,也就是分析需求的測試點

d.重要級別:高/中/低

e.預置條件: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否則用例無法執行

f.測試輸入:需要加工得到輸入信息,根據具體情況來設計(跟步驟結合起來一定要具體指導性意義)

g.輸入步驟:明確給出每個步驟的描述,執行人員可以根據該步驟完成執行工作

h.預期結果:根據預期輸出比實際結果,來判斷被測對象是否符合需求。(預期結果唯一,不能出現“是、否、或者“)

i.實際結果

測試用例變更一定要把之前的用例備份

個人建議

1. 如果公司只有你一個Tester,就沒必要寫測試用例了,寫測試點把,用思維導圖(如Xmind)。

 2. 如果需求老是頻繁變化,測試用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需求的變化速度,每天都在改用例。這樣無太多意義和價值,還是寫測試點把。

 3. 如果項目比較趕,完全沒時間嚴格按照測試用例執行,寫測試點吧,提取關鍵要素,不過空閑時間的把用例補上。

 4. 如果測試點已經能夠保證充分覆蓋了,測試用例的意義不大 。

 5. 如何用更少的測試點,盡可能的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呢?與用例設計方法、經驗、需求理解等等有關。我們要綜合運用等價類、邊界值、錯誤推測、場景法、因果圖等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

寫測試用例從產品需求開始,先把需求轉為測試點,再根據測試點+用例設計方法+個人經驗+測試用例的八大要素去寫詳細用例。

3.測試用例評審

         用例評審的流程

  1. 評審材料准備好(主要是測試用例、評審檢查清單)。
  2. 提前(2天)發布評審通知(OA通知、郵件、或者討論組發布信息),同時將評審材料發送給評審組成員,以節約溝通成本。 主要的參與評審人員:項目經理、測試負責人、測試人員、產品經理、開發人員、UI。
  3. 召開會議評審;針對評審用例檢查清單,評審過程中收集相關人員的反饋信息(既問題記錄清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測試用例更新,直到評審通過。
  4. 評審結束后,修改測試用例,並將修改后發送項目組人員查看,確認沒問題,存檔。

會議主持人:測試用例編寫人——測試人員講解用例+記錄(用例修改意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