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緩存,cpu,硬盤關系


RAM(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隨機存儲內存,這種存儲器在斷電時將丟失其存儲內容,故主要用於存儲短時間使用的程序。我把它叫耗電存儲器

ROM(Read-Only Memory)即只讀內存,是一種只能讀出事先所存數據的固態半導體存儲器。

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結束后,CPU再把結果傳送出去,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緩存是在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
當CPU向內存讀取或寫入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緩存)。
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緩存)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
如果需要的數據在cache(緩存)中沒有,再去內存中查找

硬盤: 我們都知道內存是掉電之后數據就消失的部件,所以,長期的數據存儲更多的還是依靠硬盤這種本地磁盤作為存儲工具。

簡單的概括:

  • CPU運行時首先會去自身的緩存中尋找,如果沒有再去內存中找。
  • 硬盤中的數據會先寫入內存才能被CPU使用。
  • 緩存會記錄一些常用的數據等信息,以免每次都要到內存中,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 內存+緩存 -> 內存儲空間 
  • 硬盤 -> 外存儲空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