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進
Python最具特色的是用縮進來標明成塊的代碼。我下面以if選擇結構來舉例。if后面跟隨條件,如果條件成立,則執行歸屬於if的一個代碼塊。
先看C語言的表達方式(注意,這是C,不是Python!)
if ( i > 0 )
{
x = 1;
y = 2;
}
如果i > 0的話,我們將進行括號中所包括的兩個賦值操作。括號中包含的就是塊操作,它隸屬於if。
在Python中,同樣的目的,這段話是這樣的
if i > 0:
x = 1
y = 2
在Python中, 去掉了i > 0周圍的括號,去除了每個語句句尾的分號,表示塊的花括號也消失了。
多出來了if ...之后的:(冒號), 還有就是x = 1 和 y =2前面有四個空格的縮進。通過縮進,Python識別出這兩個語句是隸屬於if。
Python這樣設計的理由純粹是為了程序好看。
if語句
寫一個完整的程序,命名為ifDemo.py。這個程序用於實現if結構。
i = 1
x = 1
if i > 0:
x = x+1
print x
$python ifDemo.py # 運行
程序運行到if的時候,條件為True,因此執行x = x+1,。
print x語句沒有縮進,那么就是if之外。
如果將第一句改成i = -1,那么if遇到假值 (False), x = x+1隸屬於if, 這一句跳過。 print x沒有縮進,是if之外,不跳過,繼續執行。
這種以四個空格的縮進來表示隸屬關系的書寫方式,以后還會看到。強制縮進增強了程序的可讀性。
整個if可以放在另一個if語句中,也就是if結構的嵌套使用:
i = 5
if i > 1:
print 'i bigger than 1'
print 'good'
if i > 2:
print 'i bigger than 2'
print 'even better'
if i > 2 后面的塊相對於該if縮進了四個空格,以表明其隸屬於該if,而不是外層的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