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起源


1982年,Sun誕生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它是極少數幾個同時擁有自己微處理器、電腦系統、操作系統的公司。

然而,1990年的一天,Sun的總裁麥克尼利(McNealy)聽說他最好的一個工程師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打算離職,他感覺事態很嚴重。直覺告訴他優秀的員工離去意味着公司正在出大麻煩。

麥克尼利找高斯林談話,看問題出在哪里。發現他嫌SUN扼殺着員工的創新思想和工作熱情,他想做一些偉大的、革命性的事情,但在Sun公司現在的狀況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隨后,麥克尼利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他讓高斯林自己組建一個完全獨立於公司的小組,由小組成員自己決定工作目標和進度。麥克尼利對高斯林說:“我不管你們要做什么,要多少錢、多少人,也不管你們花多長時間做出來,公司都無條件支持。”

 

這個后來取名為“綠色小組”的團隊成立之初只有4個人。他們有一個很模糊的想法,甚至連最終的目標產品是硬件還是軟件也不知道。但是他們知道必須發明一些技術或者產品讓Sun公司趕上信息領域的下一波大浪潮。

當時人類已經發明了很多種消費類電子產品,包括微機、手機、手持電腦、錄相機、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微波爐等等。他們認為要將這些設備數字化並用網絡互聯講是今后的方向(物聯網?)。綠色小組將這個需求歸結成兩個產品原型目標,即發明一種手持遙控設備來實現所有家電設備的互聯(硬件);發明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用它來編寫能在這些設備上運行的小巧程序(軟件)。

高斯林給當時設計了一種運行在虛擬機中的面向對象的語言,起名叫Oak(橡樹,高斯林窗外的一顆樹)。但是申請注冊上商標時,發現Oak被其他公司注冊了,不得不重新起名。當時他們正在咖啡館里喝着印尼爪哇(Java)島出產的咖啡,有一個人靈機一動說就叫Java怎么樣,並得到了其他人的贊賞,於是他們就將這種程序語言命名為Java。

綠色小組的成員每周工作七天,平均每天工作12到14個小時,后期工程師們幾乎住在實驗室,沒日沒夜地干,只是每隔幾天回家洗澡換衣服。三年以后他們制作出了第一台樣機,盡管實現了基本功能,但造價在一萬美元以上,盡管市場前景不明朗,技術上也還有很多問題,Sun公司的管理層還是用獎金和股權大大獎勵了綠色小組的成員,並加大投入,努力實現產品化。

但是公司內外對其產品都不看好,市場也並不認可。綠色小組的成員在沮喪和失望中度過了整個1993年和1994年。在士氣最低落的時候,大部分成員都離開了綠色小組,有的甚至離開了Sun公司。留下來的人也失去了工作熱情。不少人每天早上11點鍾上班,下午4點鍾就離開了。有些人一天到晚只是玩游戲,還有的人則念學術論文。

在黑暗的日子里他們都期待着上天能眷顧他們這些苦命的人,期待着某種奇跡出現……

 

1994年一個名叫網景的公司推出了一種叫做Netscape瀏覽器的東西,加速了互聯網的普及;高斯林他們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個今后的發展方向。開始制作針對互聯網的Java應用,希望會有所斬獲。

1995年初的一天,高斯林和以往一樣不停地參加各種會議以期讓人們認可他們的產品,這次他參加的是“硅谷-好萊塢”互聯網及娛樂業的研討會。演講剛開始是,大家對高斯林的講解意興闌珊,直到他將鼠標移向一個分子模型,這個分子模型動起來了,而且會隨着鼠標的移動上下翻滾!場面立刻發生了逆轉,會場一下子沸騰起來,人們驚嘆不已、嘖嘖稱奇。剎那間,人們對互聯網的潛力進行了一番新的審視!也就在剎那間,這一批有影響力的人成了高斯林最忠實也是最有力的說客。

Java活下來了,並且成了互聯網時代最強勢、最具代表性的語言。


直到2001年,Sun在數字家電方面的業績並不很突出。但是,綠色小組的一個副產品,高斯林發明的Java程序設計語言,卻深深改變了這個世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