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撞金鍾一下,不打破鼓三千,IT人要有志氣,要進就進大的好的公司


     最近我也在幫一些朋友面試,再結合自身的經驗,發現了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個別掙錢能力一般或規模比較小的公司,對候選人的要求普遍比一些大公司反而高,而且工作時間普遍會比一些好公司要長。

     比如一個稅前15k的高級開發崗位,一些小公司面試起來不僅問的面比較多,而且會要求候選人盡可能多地掌握各種技能,生怕出了這些錢雇來一個不值當的程序員,還最好這個程序員值20k,而且即使應聘成功,在試用期內,一些小公司也有可能最好讓程序員多加班多干活,而程序員稍有追求正當權益,比如不願多加班,好了,還會被振振有詞地灌毒雞湯,甚至不讓過試用期。

    而在一些大公司,這些情況不能說沒,但出現的概率要比在小公司小,程度也一般要比小公司要輕。事分兩面,這種現象固然有程序員本身不上進或能力一般的因素,而且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也有掙錢的權利,但能力行且上進的程序員也絕沒被賤賣了還要自動幫公司數錢的道理。

    本文無意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也不願拆台或站台一些公司,而是結合多人經歷,分享些進大公司的步驟和方法。

1 不論能力,也不論基礎知識,更不論出身,至少別成為魯迅筆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物

    很多人有切身體會,身邊的朋友同事,原來比自己還差,但半年后進了大公司,工資比自己要高很多,同時回想一下,這半年自己干了什么?再深究一下,非計算機專業出身不是問題,技能從培訓班里得到的也不是問題,當前基礎差能力差就更不是問題了,肯上進,最多半年,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有提升。

    目前我們能看到很多焦慮文,說xx程序員怎么地(反正不好),但話說回來,一些工資低於平均水平的程序員,之前如果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再多些,狀況一定要比當下好。反之,如果平時工作上只求得過且過,下班玩手機混日子,那么甚至比魯迅筆下的人物還悲哀,因為這些人還至少有人哀有人怒,而當前混吃等死的人,甚至沒人過問。

2 以親身經歷說明,進好公司其實不難

    和進小公司相比,進好公司的技術要求難嗎?先說下我個人之前遇到的案例。

    當年我也在小公司之間輾轉, 當遇到一家加班不多(非995)的公司就很慶幸的,當時也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35歲,估計也就這樣了。

    后來偶然有個獵頭找我,推薦我進一家知名外企,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名字就不講了,但如果說出來大家一定都知道。我當時內心也很慌,英語很久不練了,技術也一般,那個公司的名號確實如高山仰止,當時也准備了很久。

    但真的面試時,面試官也很和藹,技術問題有問,但絕對比一些小公司要簡單,也沒問太細,最后也就問了一些諸如“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的性格問題。過了一周沒消息,我也很坦然,當時想,畢竟這種大公司也不是能隨便進,但后來我竟然收到了Offer,是正式員工不是外派,我有些受寵若驚的感受,還反復確認Vendor還是Regular, 然后一直到報道那天進了大公司的門,我才敢相信我確實進了這家知名外企,要知道一個月前我還在規模在50人之內的小公司里忐忑着朝不保夕的感受。       

3 那么我們內心的畏懼感是怎么積累的

    這倒也不只是我個人的經歷,我也問了不少在大公司和好公司的人,普遍反映,雖然有難度,但相比進那些樓層公司(即租幾個樓面或幾個房間的公司)或規模比較小的公司,難度並不是想象中那么大。那么, 我們內心的一些畏懼感是怎么形成的?

    1 在小公司里,動盪的概率可能會比較大,小到換項目,中到換組,大到換公司,有時候往往不是個人的能力不行,但一換就可能從頭而來,到新環境里剛開始總不會如意,一來二去自信心就會受到影響,所謂窮日子過慣了,對好日子就失去追求的信心了。

    2 市面上總是流傳,要進大公司,必須要xx學歷,能力要求xx,英語要好,這些硬件條件可能會嚇到一些人,但好公司大公司也有招不到人的時候。

    3 這也是最重要的,下班后,尤其是在一些小公司里下班后,客觀上可能已經很晚了,沒有動力學習,主觀上,個別人得過且過不學習,拖個幾年,自己能力落后普遍水平了,再去比較大公司好公司的要求就越差越遠了。

    但這些畏懼感對我來說是非常可笑的,因為我見過不少大公司的員工,基礎知識差到我都不知道他當時是怎么進來的,以至於有些領導能招到一個能干活的人就非常慶幸了。

    更可以這樣說,當前你的能力或者是足以進大的好的公司,即使哪怕當前不行,你努力個半年,絕對行。

4 也就是說,關鍵看人的努力程度。面試題網上都有,但實踐能力如何獲取?

    說白了,如果當前階段進大公司能力不行,可以學,要學總是會有時間的,而且從網上隨處可見的諸多大公司的面試題里,我們能看到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但問題的關鍵是,如果只有理論知識,哪怕面試題都被出來,一些資深的面試官會甄別出候選人的技術到底是學的還是在項目里積累的。

    本人之前深有體會,我在面架構師的崗位時,一些高並發布式技術我看得不算少,也比較會說,但面試官總能通過一些問題確認出我沒真實做過。相反,當我真的有相關項目經驗后,我會主動在面試時說出,因為我自己都能感受到這些細節確實能證明我用過這個比較值錢的技術。

     我也有切身體會,在換工作的時候,往往沒機會實踐到高層次的技術,比如Java初級開發一般沒機會實踐調優以及搭框架的技能,高級開發往往沒機會實踐分布式組件的技能。但沒機會也是相對的,如果個人努力去挖掘,機會總是有。

      1 比如在小公司,這些機會更多。小公司的老板一般會出一個人的錢,收獲多個人的效果,所以往往都是身兼數個職責。這種情況下,一個開發去問linux部署以及分布式組件或者調優等高級知識點,或者親身看代碼,甚至親自去做,機會不能說沒,就看個人願不願意。

      2 如果在一些規模不小的公司里,這樣的機會就更多了,其中總會有些組,干的活和業務無關,會負責些和分布式中間件相關的活,如果沒有相關的組,那一定會有些干系統運行維護的組,具體干些部署上線系統外帶負載均衡限流等的活,這樣的話,就去和這些組多交流,多看些他們的代碼或者腳本,這樣一來二去,就有實踐經驗了。

    也就是說,哪怕在一個比較不舒服的公司,或者在一個和你性格不匹配的組,你在其中比較難受,比如上班如上墳,但個人的喜好和這個公司的技術積累無關,只要肯多觀察,勤問,多看代碼,總有機會實踐到相關的技術點。  

5 面試時,還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證明自己掌握高級技能

     對於一些資深的面試官而言,可以甄別出你的項目經驗是紙面經驗還是實踐經驗,但大家如果按如下的說辭,就能在面試中提升自己掌握高級技術的可信度。

     1 項目是技術的載體,首先你得提升項目的可信度,比如,你可以說下你項目里用到哪些管理軟件,比如用jenkins部署,用jira管理bug和任務,用GIT做版本管理,用maven打包,用sonar或阿里的插件來靜態掃描代碼,提升代碼質量,或者你項目是用敏捷開發模式。

     說的時候再結合些小細節,比如maven里你們公司的私有倉庫是怎么搭建的,或者jenkins里怎么做到定時部署,或者jenkins怎樣同sonar整合。其實你說什么細節都行,這里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面試官,聽到候選人說做過xx項目,然后項目細節一點說不上,那么你也會懷疑這個項目是培訓班老師教的。

    2 任何一個技術在結合當前項目需求時,都有些“獨特”性,或者說踩過一些坑,你在敘述技術時,別等面試官問,可以主動提及。比如當前系統要切換成基於MyCAT的分庫分表,總不可能一下子切換,總會先用個別數據來驗證,或者再簡單些,用dubbo時,總要設置服務超時時間。

    大家也可以想象下,如果你面試時說自己掌握某種技術,但什么也不說,坐等面試官問細節,這樣如果一下就被問倒了,面試官會怎么想?但如果你已經提到些細節了,哪怕你被問倒,面試官可能就會認為你用技術時側重點不同,但好歹用過,不至於判定你什么都不懂。

    3 我就見過一些培訓班出身的候選人,項目是老師給的,但技術說得不差,能讓別人感覺出是實際用過。這些人就到處到網上搜,比如“dubbo 踩過的坑”,然后把這些坑結合培訓班項目里的需求准備下。如果要甄別出這類項目,對面試官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過話說回來,哪怕就面試普通架構師,也不足以出動非常資深的面試官。 

6 進好公司,可以自己投簡歷,但更得靠獵頭和內推

    我不敢把話說滿,但我最近幾次換工作,公司還算不錯,靠的都是獵頭和內推,我聽下來,一些好的公司,往往都和獵頭合作,而很少會自己在一些招聘網站發信息。 

    這里我給出些進大公司或好公司的建議。

    1 主動聯系或者通過朋友接觸些獵頭,明着和他們說,自己要進外企,或者進xx大公司。

    2 如果自己能力感覺不行,就說,可以先以外派的身份進去。一般來說,干個2年到3年,往往外派就有機會轉正。

    3 如果你有朋友在大公司,可以聯系,讓內推。

    4 這點非常重要,得自己主動多問。比如你認識10個獵頭,別坐等他們聯系你,你可以定期(比如2周)問下他們有哪些機會。別怕他們煩,他們就干這個的,你主動問他們更高興。而且,你去面試前,可以多問句,他們面試會考哪些方面。獵頭往往都知道,但如果你不問,他們未必說。或者,你更可以平時主動和獵頭聯系,問下當前要進大公司,得需要什么技術,需要達到什么標准,往往他們消息最靈通了,這樣還能讓你學習時少走彎路。

    有人可能會問了,怎么找獵頭?其實不用找,獵頭會來找你。我聽說過不少人,而且只有3年之內的工作經驗,他們只要一旦在網上更新簡歷,獵頭就會主動打電話過來。或者,你實在找不到獵頭怎么辦?進各種招聘群,里面一大堆獵頭,或者找你認識的朋友推薦些獵頭。 

7 總結,當前人可以窮,也可能不如意,但志不能短

    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些和自己不匹配的上司,如果這些上司內心再陰暗些,甚至會看不得你好。這個時候,如果只有逆來順受而沒有任何改善狀況的決心,那么這是非常可悲的。

    但我就見識過不少人,一方面大肆吐槽自己的領導和自己的公司,但另一方面吐槽好以后,該追劇追劇,該看手機繼續看,就不提升技術。對於這些人,甚至我連“怒其不爭”的心思都沒,就兩個字:“活該”。

    本文除了給大家鼓勁外,還從面試等角度給大家提了些建議。但我們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沒有志氣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話,要繼續維持都難。

    感謝大家讀完本文,其它的我不敢說,各位讀者朋友至少能到網上看資料,至少應該和我一樣,不屬於“志短”的人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