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P


一、簡介
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鏈路層發現協議):它提供了一種標准的鏈路層發現方式,可以將本端設備的的主要能力、管理地址、設備標識、接口標識等信息組織成不同的TLV(Type/Length/Value,類型/長度/值),並封裝在LLD PDU(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鏈路層發現協議數據單元)中發布給與自己直連的鄰居,鄰居收到這些信息后將其以標准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庫)的形式保存起來,以供網絡管理系統查詢及判斷鏈路的通信狀況。
二、LLDP報文封裝有兩種格式:一是ethernet II,另外一個是SNAP。兩者的差別在於LLDPDU部分,第一種封裝格式為固定1500字節,第二種封裝為n 字節。
1、 Ethernet II格式封裝的LLDP幀

各個字段的含義:
DA:目的MAC地址,為固定組播地址0x0180-C200-000E
SA:源MAC地址,為端口MAC地址或設備MAC地址。
Type:幀類型,為0x88cc。
data:數據,為LLDPDU.
FCS:幀檢驗
2、SNAP(子網訪問協議)格式封裝的LLDP幀

各個字段的含義:
DA:目的MAC地址,為固定組播地址0x0180-C200-000E
SA:源MAC地址,為端口MAC地址或設備MAC地址。
Type:幀類型,為0xAAAA-0300-0000-88CC。
data:數據,為LLDPDU.
FCS:幀檢驗
3、 LLDPDU格式

Chassis ID TLV:用於描述設備信息。
Port ID TLV:描述發送端口信息。
Time To Live TLV:表示該LLDPDU有效時間
End Of LLDUDU TLV:作為LLDPDU結尾。
以上四種只能各存在一個,不能存在多個。且必須存在。
基本TLV的種類: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