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系統介紹


一.centos7鏡像介紹

 鏡像下載地址:http://mirrors.aliyun.com/centos/7/isos/x86_64/CentOS-7-x86_64-DVD-1708.iso

 鏡像名字解釋:CentOS-7-x86_64-DVD-1708.iso

 從centos7之后,版本命名就跟發行的日期相關了

 centos-7--->系統是7.X的版本

 X86_64--->64位操作系統,並且從7以后不再提供32位鏡像

 1708--->2017年08月發表的版本

二.centos7系統安裝:

 修改內核參數net.ifnames=0 biosdevname=0,使網卡名統一  (也可以不進行修改)
    IP:自主定義
    主機名:CentOS7
    磁盤空間:100G(根據自己的磁盤空間)
    防火牆和Selinux關閉
    做好快照(如果是虛擬機)

 注意:完整版的安裝一般選擇桌面版

三.開機啟動流程

 我們知道centos7之前的系統開機啟動流程大概如下圖:

 

 1)主要用到了Sysvinit技術特點:

 系統第1個進程(pid=1)為init;
 Init進程是所有進程的祖先,不可kill

 大多數Linux發行版的init系統是和SystemV相兼容的,被稱為sysvinit。

 代表系統:CentOS5   應用場景:用於服務器時代

 優點:SysVinit運行非常良好,概念簡單清晰。它主要依賴於Shell腳本

 缺點:按照一定順序執行啟動太慢。很容易hang住,fstab與nfs掛載問題

 2).Upstart技術

 CentOS6采用了Upstart技術代替sysvinit進行引導,Upstart對rc.sysinit腳本做了大量的優化,縮短了系統初始化時的啟動時間。

 但是CentOS6為了簡便管理員的操作,upstart的很多特性並沒有凸顯或者直接不支持,因此在CentOS6中的服務啟動腳本還是以原來SysV的形式提供的。

 代表系統:CentOS6 ,Ubuntu14,從CentOS7,Ubuntu15開始使用system

 3).Systemd技術

 新系統都會采用的技術(RedHat7,CentOS7,Ubuntu15等);
 設計目標是克服 sysvinit 固有的缺點,提高系統的啟動速度;
 和 Sysvinit 兼容,降低遷移成本;
 最主要優點:並行啟動,相互之間不再穿行啟動
 Pid為1的進程
 [root@centos7 ~]# ps -ef|head -2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
 root          1      0  0 11:13 ?        00:00:01 /usr/lib/systemd/systemd --switched-root --system --deserialize 21

 4).三種啟動方式對比:

 

四.並發啟動原理

 1.解決socket依賴/端口依賴

  

 2.采用了D-Bus作為程序之間的通信工具,類似消息隊列,可以緩存信息

  

 3.解決文件系統依賴:優先啟動要用的文件系統,其余的文件系統都延遲啟動加載。

  

五.基本操作命令

 補充安裝軟件包
 yum -y install wget vim lrzsz bash-completion telnet nmap
 關閉selinux:/etc/selinux/config
 關閉防火牆: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關機做快照

六.6和7系統的區別

 (1).網卡名稱eth0和enp5s0/ens33

 (2).網絡配置相關命令

  ip:yum -y install iproute
  CentOS7主推使用ip、ss命令。
  ifconfig: yum -y install net-tools
  setup: yum -y install setuptool   廢棄命令
  安裝好之后,你會發現里面什么都沒有,這只是一個圖形工具。我們需要用到的網絡服務,防火牆,系統服務等需要另外再安裝。
  安裝好setup tools工具之后,我們需要安裝工具組件如ntsysv(系統服務),system-config-networktui(網絡服務),iptables(防火牆配置)等。只需要部分的也可以只安裝需要的也行。
  nmtui:替代setup命令

 (3).主機名等配置文件

  修改主機名
  hostname CentOS7 臨時生效
  編輯/etc/hostname  主機名的配置文件變了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CentOS7 #→方法2,本質還是改配置文件。
  修改字符集
  localectl set-locale LANG=zh_CN. UTF-8
  編輯/etc/locale.conf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系統版本號
  cat /etc/os-release   所有支持systemd系統的統一發行版名稱和版本號文件。

 (4)兼容的/etc/rc.local

  centos7需要給rc.local賦予權限:chmod +x /etc/rc.d/rc.local

 (5)運行級別Runlevel

  Runlevel VS System Target
  [root@CentOS7 ~]# cat /etc/inittab
  # inittab is no longer used when using systemd.
  當前啟動級別
  [root@CentOS7 ~]# systemctl g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設置啟動級別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6).管理服務

  chkconfig
  service
  /etc/init.d/
  systemctl:融合service和chkconfig的功能於一體,兼容SysV和LSB的啟動腳本,而且夠在進程啟動過程中更有效地引導加載服務。。

  命令對比區別表:

  

  systemctl start crond.service和systemctl start crond效果一樣。

  系統相關服務列表:

  

 (7).啟動時間優化

  systemd-analyze time
  systemd-analyze blame
  systemd-analyze plot > bootime.svg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