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是什么東西?
Gamma 中文伽馬,其實由來已久。本質上是一個色彩的變換曲線,比如輸入顏色值是橫坐標X,變換完的顏色就是縱坐標Y
咦 這樣很奇怪,為什么顏色要經過這樣的Gamma 變換呢? 正常RGB(0.5,0.5,0.5) 顯示在顯示上就RGB(0.5,0.5,0.5)就好了。
干嘛還要做Gamma變換,或者統一說gamma矯正?
gamma矯正的由來,有好幾個傳送。龔敏敏 一篇《Gamma傳說》文章里面說的,大概意思我也用別人的文章說明。
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實沒多久),全世界都在使用一種叫CRT的顯示設備。這類設備的顯示機制是,使用一個電壓轟擊它屏幕上的一種圖層,這個圖層就可以發亮,我們就可以看到圖像了。但是,人們發現,咦,如果把電壓調高兩倍,屏幕亮度並沒有提高兩倍啊!典型的CRT顯示器的伽馬曲線大致是一個伽馬值為2.5的冪律曲線。顯示器的這類伽馬也稱為display gamma。
---------------------
更通俗的說,就是顯示器沒辦法完全的按照我們給定的顏色完全還原出來。如果不做任何處理,我的照片在顯示器上面顯示會顯得更暗。類似上面給的CRT曲線圖。 這是一個傳說啦。后面我們的顯示器雖然沒有CRT那種電壓跟亮度變換不一樣的問題,但是為了兼容以前的東西。就是兼容人為設置gamma值在2.2~2.5之間。現在通常用2.2這個值。
如果顯示器一直有這個特性,那為什么攝影,或者做圖的時候。都沒發現我們的圖片變暗啊。其實我們攝像或者有個作圖的時候,會有個gamma的選項。
比如 我們設置0.5灰色,不做任何處理經過顯示器的gamma2.2矯正 0.5^2.2 = 0.217 這樣。為了防止色彩出現偏差。我們應該在保存圖片或者在制作圖片的使用在進行一個gamma矯正
0.5 ^0.45 = 0.729。 先人為經過一次2.2倒數gamma 的矯正。保存成圖片得到0.729的值。 到顯示器的時候0.729^2.2 = 0.5 這樣又回到0.5.我們設計時候想要的顏色。
第二種網絡上的傳說,就是人眼傳說。
說 我們人眼對於亮度的感覺的非線性!怎么理解呢?就是黑色0.0 變換0.1 有點黑我們肉眼可以很敏感的感受到。但是0.8接近白色到0.9這樣的顏色變換,我們肉眼就很難區分出來。
知乎里面有人也寫了一篇長篇文章說明這個問
《色彩校正中的 gamma 值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67127#answer-10413243
大概意思是因為圖片是8位,只能存255 色階的灰度。但是人眼對於暗部更加敏感。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數據存儲黑色部分,亮度不敏感我們應該少存點。這樣先經過0.45gamma矯正,放大的暗部的量,再經過顯示器2.2gamma矯正。
回到正常想要的顏色。這樣用8位的圖片可以保留更多的暗部色彩。
上面兩種說法,不管那種說法,大家都姑且聽下。大概要了解我們的色彩的變換過程。就是圖片正常制作的其實經過Gamma矯正,在顯示器上面才會得到正常的顏色值。
Gamma工作流是什么
Gamma工作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者攝像,攝影中。你拍到什么顏色,或者做什么顏色。反正器材都幫你做過一次Gamma矯正,你正常顯示到屏幕上面就好。
類似這樣的流程,美術給什么圖片,程序不對圖片做任何處理。該什么顏色就輸出什么顏色給顯示器。這樣就萬事大吉!真好。傳統游戲基本也這樣做法。做2D,老式3D這樣也都這樣。
為什么使用線性工作流
但是為什么現在我們就不能這樣處理呢?
Alpha混合在gamma中無可避免的錯誤
最終怎么選擇
Reference
作者:媽媽說女孩子要自立自強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candycat1992/article/details/46228771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