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編程思想簡單理解


四大基本特性:

抽象:提取現實世界中某事物的關鍵特性,為該事物構建模型的過程。對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需求下,需要提取的特性可能不一樣。得到的抽象模型中一般包含:屬性(數據)和操作(行為)。這個抽象模型我們稱之為。對類進行實例化得到對象。

封裝:封裝可以使類具有獨立性和隔離性;保證類的高內聚。只暴露給類外部或者子類必須的屬性和操作。類封裝的實現依賴類的修飾符(public、protected和private等)

繼承:對現有類的一種復用機制。一個類如果繼承現有的類,則這個類將擁有被繼承類的所有非私有特性(屬性和操作)。這里指的繼承包含:類的繼承和接口的實現。

多態:多態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的。多態的三個要素:繼承、重寫和父類引用指向子類對象。父類引用指向不同的子類對象時,調用相同的方法,呈現出不同的行為;就是類多態特性。多態可以分成編譯時多態和運行時多態。

抽象、封裝、繼承和多態是面向對象的基礎。在面向對象四大基礎特性之上,我們在做面向對象編程設計時還需要遵循有一些基本的設計原則。
七大設計原則:
  • SOLID原則(單一職責原則、開放關閉原則、里氏替換原則、接口隔離原則和依賴倒置原則)
  • 迪米特法則
  • 組合優於繼承原則(合成復用原則)。
在遵循這些面向對象設計原則基礎上,前輩們總結出一些解決不同問題場景的設計模式,以四人幫的gof23最為知名。
24種設計模式(gof23+1):
  • 創建型模式:
  1. 簡單工廠模式(不包含在gof23中)
  2. 工廠模式
  3. 抽象工廠模式
  4. 單例模式
  5. 原型模式
  6. 創建者模式
  • 結構型模式:
  1. 組合模式
  2. 裝飾者模式
  3. 外觀模式
  4. 適配器模式
  5. 代理模式
  6. 享元模式
  7. 橋接模式
  • 行為型模式:
  1. 觀察者模式
  2. 策略模式
  3. 狀態模式
  4. 中介模式
  5. 模板方法
  6. 命令模式
  7. 備忘錄模式
  8. 訪問者模式
  9. 解釋器模式
  10. 迭代器模式
  11. 職責鏈模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