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並不是完全表意的文字,英文也不是完全表音的文字


一直以來,對英文的學習很是不解,一門表音的語言,竟然沒有統一的讀音(受拼音影響-_-)。不同的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當嵌套進大的組合時,讀音竟然不同。甚至於為了包容不同的語言(如法語,德語,中文拼音,韓文,日文)改變了字母組合實際的發音。

也許這就是語言文字為了包容而選擇忽略一點規則。

中文並不是完全表意的文字,英文也不是完全表音的文字——直到我看到貼吧里的這句話,才恍然大悟,中文已經發展到不是完全表意的了,那么自然英文也並不完全表音。不過呢,我的理解和下面這位吧友樓主的觀點有點點不同,他原本的意思是:中文表意,但也有表音的字;英文是表音,但也有表意。

我感悟的很簡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中文發展到現在已經並不完全表意,因為好多符號的意思已經開始猜不出來了;可以推理到英文發展到現在,也並不完全表音了。之前的自己在學習中總是很困擾,陷入絕對論里了。總是很奇怪,為什么這樣?為什么那樣?為什么這么讀?有什么規則?其實沒什么規則。變化是不變的真理,相對是絕對的真理。凡事先接受,接受了才能學習,接受了才能理解。如果不接受,總是想先弄清楚為什么再接受,那就永遠不會知道為什么。

原文附在下面:

https://tieba.baidu.com/p/4488529528?red_tag=1672420359

其實中文並不算是完全的表意字啊。個人覺得,傳統的象形文字才算是表意文字,比如"龜"很像一只烏龜,"月"形狀像個月亮,"行"是兩個人在走,這樣的文字才叫表意文字,但是這類文字數量有限,於是發展到后來,很多字其實都是表意+表音,比如"鯉""狸",就是左邊表意,代表他是魚類還是獸類,右邊表音。所以漢字並不能算是完全的表意文字。
例如我身邊有本書叫做《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可以看到九個字里至少有四個字都有表音的成分。
縱觀歷史發展,很多地區都先后出現了象形文字,而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進化算是一種歷史的趨勢。漢字給人感覺是,一開始用表意,表意不夠用了就用表意+表音,但是偏旁部首太多,沒有能夠總結提煉出表音的字母,算是一種進化未完全的文字。

表音文字,你只要會音標,哪怕你不認識,也能讀出來。表意文字,你不一定會讀,但能大概猜出是個什么。比如氙,我不知道是什么也知道是種氣體。

當然,英文也不光是毫無規律的表音文字,有很多的詞根是表意的,比如coworker,co是一起的意思,er是的人的意思,那么你只要知道work是工作,你就知道這個單詞是一起工作的人,也就是同事的意思。所以有經驗的人看到一個長單詞,基本能猜出大概意思。說英文純表音,只能說你英語學的太爛了。

綜上所述,中文和英文都有表音和表意的成分,而英文更提煉更有規律,字母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當然,中文是我們的母語,你非要說中文牛逼也沒什么可說的,我估計我再多說又有人罵我美分了。少年,不是你覺得中文牛逼,你英文學不好就有理由了,給你學習時間學英文你都學不好,還有臉在這里辯?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