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的RPA技術發展路線圖

RPA機器人是軟件機器人,在流程優化上有着非常大的優勢所在,具有快速實施快速見效的quick-win特點,因此很多人將之視為最低級的自動化技術,其實不然,RPA的優勢在於與人的集成,與信息系統的集成和與未來的集成。
本文主要探討一下RPA技術發展路線,應用新技術,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對於RPA未來技術發展,各個RPA軟件產品提供商例如AutomationAnywhere, Blue Prism等,有其產品策略,咨詢公司和實施公司也有其各自的理解和觀點,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本文選擇獨立第三方(Everest)針對RPA的報告進行解讀和分析,如下圖所示:

重點可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RPA發展階段的划分。
圖中將RPA划分為1.0~4.0共四個階段,其中RPA1.0被稱為虛擬化助手(VirtualAssistant),后續三個階段被稱為虛擬勞動力(VirtualWorkforce)。
第二、這個框架化的定義是非常有價值的,框出了RPA的過去,現在,將來。
RPA1.0是過去,涵蓋了現有的全部的桌面自動化軟件操作。
RPA2.0和RPA3.0是現在,涵蓋了目前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主要功能要求。
RPA4.0則是未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需要涵蓋的功能要求。
第三、這個框架化的定義不僅適用於RPA產品提供商,也同樣適用於企業,適用於實施方。
對於RPA軟件產品提供商,主要是集中在RPA2.0和RPA3.0之間。從產品完善角度來講,一方面要提升RPA流程自動化程度(解決2.0和3.0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探索4.0(AI)技術的引入,例如AutomationAnywhere已經開始在產品引入AI機器學習的概念。
對於企業來講,也可以借助這個框架來判斷自身對於RPA的引入程度。例如是觀望階段,還是試點應用,或者甚至已經有在規划RPA卓越中心。
對於RPA實施方來講,需要不斷反省能夠為客戶提供的咨詢建議及解決方案能夠涵蓋RPA的哪些階段,優勢聚焦在哪個部分。在過去幾年,我和我的團隊在不斷為亞太地區本地客戶實施RPA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最近開始探索將RPA機器人和AI人工智能以及New UI結合起來的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第四、我們其實無需太多關注框架中的每個階段定義的具體內容,在上圖中的細節定義僅是Everest研究人員的一家之言,其他相關方也會依據情景設計不同的細節定義。
第五、這個框架化的定義可以為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提供很好的思路。
為什么RPA能夠成為RPA,而不在是原來的桌面自動化工具?RPA機器人的優勢在哪里?
為什么RPA目前還是RPA,而不是AI?RPA機器人需要怎么樣才能和AI人工智能結合起來?
每次為客戶介紹RPA機器人解決方案,都會有一些類似的反饋:“哇~這個,軟件機器人?好高大上!”“這RPA機器人會不會很貴啊?”“RPA機器人?我們用得着這個東東嗎?“等等。的確,RPA對於很多用戶來講,是一項新技術,那么我們可以借助Hype曲線來解釋下“新技術的應用全過程”,如下圖所示:

Gartner公司把一個新技術從出現到最后得到應用的全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也可被稱為“先驅階段”,是這個產品沒什么人知道,只在專家和業內討論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可以被稱為“極盛階段”。等它到了曝光度極高、顯現率增長極快的時候,往往處於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技術其實還沒有成熟,產品也還不夠完善,但是,市場已經炒得火熱,人們對待它的期望已經很高。大家天天都掛在嘴邊上說的那些技術,都處於技術周期的第二階段。今年說得越凶,到了明年,基本被遺忘得越快。就像去年的VR,今年沒有那么多人說了吧。
第三個階段,是一種“幻像破滅”的階段。當幻像破滅之后,這個技術已經進入到了低谷,甚至連做風險投資的人,對此都沒有興趣了。這項技術從大眾的嘴里,又重新回到了專業人士的手里。
第四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就是變:應用的領域可能會變得非常細,產品可能也改變了版本,甚至技術就是完全在一個以前從來沒有談論過的新用途上得到了應用。技術不再像原來說的那么普適,但是,在它的應用領域確實做得非常扎實,只是從大眾話題變成了小眾話題。
第五個階段,大家不再談論這項技術,但大家都在細分領域里有條不紊地應用着這項技術。而且這項技術實實在在地帶來了盈利,而不是熱熱鬧鬧地燒錢。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RPA機器人技術目前在哪個階段呢?上圖中與RPA相關的新技術VirtualAssistants,位於Hype曲線的最頂端(第二個階段),我認為RPA在2018年所處的階段可能會比Hype曲線的預測要更靠右一些,可能處於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之間,即“幻滅期”到“復蘇期”之間。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是RPA產品廠商(AutomationAnywhere, Blue Prism, NICE, OpenSpan, UiPath, etc)經歷了超過了十年的技術積累,並且已經在資本市場有比較穩定的表現。並且,RPA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在亞太市場的表現非常優異,而在國內各行各業的RPA機器人應用已經逐步開啟。
RPA機器人(主要是RPA1.0/2.0)目前是按照事先約定好的規則,對計算機進行鼠標點擊,敲擊鍵盤,數據處理等操作,在下一個階段的RPA將會插上AI的翅膀,通過機器學習,也將變得更加聰明。現階段RPA主要應用與大量重復和規則明確的一般性事務,財務和稅務等領域。
RPA機器人操作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程序如下圖所示:

RPA機器人可以為企業創造極大的價值:
降低人力成本
不再需要大量人力,僅需少數幾名業務管理人員與運營維護人員。
提高生產效率
人工操作需要1小時的工作量,RPA僅需5分鍾。
實現7 x 24不間斷工作。
零出錯率
正確率100%。徹底告別人為造成的錯誤。
而RPA機器人的實施周期非常短,針對一般性業務來講7~14天即可上線應用。(根據業務不同會有縮短/延長的可能性),同樣業務如果換做傳統的開發模式進行(Java,C#,Batch等),開發周期會成倍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