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對企業IT的價值
企業對於低代碼的需求最初都來自於IT需求。
開發速度提高10倍
Forrester Research的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John Rymer在2018年的報告中指出,低代碼平台,它們使軟件開發速度比傳統方法快10倍,正在成為加速應用交付關鍵戰略,從而為數字業務轉型提供支持。主要體現在:
• 低風險和高投資回報率:在低代碼平台上,開發並不像傳統編碼那樣昂貴。進行新項目的風險很低,很有可能獲得高額回報。
• 維護很簡單: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必須根據需要更新,調試,修復和更改軟件。低代碼平台使這一過程變得簡單快捷,而不必在幾周內開發更新和修復。
• 適合應對經常變化、不清晰的需求:企業會經常有一些創新型的想法需要通過系統來落地,這些想法經常變化,另外企業的流程每個月都在調整,這些變化通過傳統開發模式是無法應對的,但是對於低代碼工具來說,則是應對自如。
更符合未來的IT架構
IT系統的發展路線是:獨立服務器->雲服務器->無服務器。基礎架構對企業會越來越透明,最終企業只需要考慮如何調用API,完全不需要關注這些程序是如何部署、運維、性能擴展之類的問題。低代碼平台給我們的架構上的優勢還包括:
• 天然具有擴展能力:現實中,我們拜訪過的企業,在他們自開發或者外包的應用系統中,極少具有擴展能力,但是,隨着企業信息整合需求的推進,這種擴展能力逐漸變成必需。低代碼平台天然就幫企業考慮了這類問題。
• 更安全:今天,絕大部分應用開發人員都沒有安全意識,減少應用開發的代碼量是提高安全性的一個有效保障,另外,低代碼平台本身也具備了很好的安全能力。這就類似於,我們使用雲服務器的時候,雲服務器會自動幫我們解決DDOS攻擊問題。
• 多屏適配:現在各種設備層出不窮,任何一個設備的更新都可能意味着我的應用系統需要更新。低代碼平台的一次設計多屏適配的理念解決了這個問題。
雙模態IT(Bimodal IT)
雙模態IT概念由Gartner提出,傳統的開發實踐已不再適用於企業應用程序需求不斷增長的組織。相反,雙模態IT戰略需要兩條平行的軌道:
• 穩定維護和運營現有的應用程序:與核心系統維護、穩定性或效率相關的開發項目。這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程序員和傳統的緩慢移動的開發周期。業務參與幾乎沒有必要。
• 快速開發數字創新的IT系統:有助於創新的開發項目。這些需要高度的業務參與、快速周轉和頻繁更新。這需要快速路徑,可以快速將業務創意轉化為應用程序。
企業的IT預算主要集中於CRM、ERP和SCM等大型企業應用程序,這些應用通常采用模態1。企業很少能投入時間和資源建立靈活性的定制應用程序,例如采購訂單請求、文件分類歸檔、存貨管理等,這些通常采用模態2。
數字化轉型
雖然企業數字化轉型這一詞語由Gartner最新提出,但是我們認為敏捷數字化轉型分析公司 Intellyx的總裁Jason Bloomberg對數字化轉型的表述更精准:
•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根據客戶偏好和行為來引導決策;
• 這種轉型需要對企業如何實現價值進行端到端的重新思考,這需要跨組織孤島進行更多的協作;
• 低代碼平台對於支持和鼓勵這種協作的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
低代碼對企業業務的價值
數字化轉型不是讓企業將現有業務以數字化的形式記錄下來,而是利用新的技術去改造業務,以更好服務客戶。低代碼平台改變的不僅僅是企業的IT,更改變的是企業。它使得企業變成一家敏捷的、數字化企業,從而使得企業具備下一代創新的基礎。
通過在線,連接客戶與生產
傳統企業正在死亡,但是傳統行業正在崛起。一家企業再不在線的話,連客戶都找不到,因為客戶都已經在線上了。光在線仍然是不夠的,得融入到互聯網生態中。
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最大差別在於,傳統企業的生產與客戶是割裂的,具體情況如下:
• 對於絕大部分傳統企業來說,完全沒有觸達最終客戶的能力,比如:大部分企業都是把產品賣給分銷商,分銷商再銷售給最終客戶。每款產品賣給了誰,客戶的使用情況如何,對生產企業來說,完全不知道。
• 部分具備觸達客戶能力的企業來說,跟客戶完全沒有互動,比如:部分企業雖然知道一款產品賣給了誰,但是客戶怎么使用的,效果如何,完全不知道,對於大部分軟件公司來說都處於這樣的狀態。
• 極少數具備互動能力的企業,他們的客戶系統和生產系統是割裂的,比如:客戶無法查看到一款產品的生產進度,工人也無法知道產品的每個細節如何最終體現到客戶價值上的。
比如零售業,零售商需要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的市場營銷、商品推銷、供應鏈和渠道等團隊和信息需要全面整合。企業要與顧客保持聯系,並能響應顧客在日常生活中發出的呼聲。
統一客戶系統、交易系統、管理系統和生產系統是傳統企業轉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對於一家1,000人以下的企業,他們可以把除核心生產系統以外的所有系統都搬到低代碼平台上,從技術上來說已經整合大半了。
在線,企業唯有差異化才能生存
在線后,企業就在完全平的世界里競爭,差異化將會變成核心戰略。差異化有兩層意思:差異和迭代。差異化戰略需要低代碼工具來支撐。
比如:服裝銷售是很多種銷售模式,近幾年興起的網紅模式就是其中一種。當網紅模式興起的時候,你會發現市面上沒有專業軟件能夠支撐這種模式。光靠ERP是無法支撐起企業的差異化戰略的。
數字化經營
企業的在線化和差異化本身就會帶來管理上的變革。比如:隨着零售企業向新零售轉型,傳統的衡量指標也必須進行變革。這既包括對企業整體表現的追蹤和外部評價,也包括內部衡量。如果零售企業不去改變考核和度量方式,那么Omni-Channel的戰略也是無法落地的。
一家企業要從傳統企業變成在線企業,他們的度量方式和考核方式也是需要跟着改變的,然而,這種變化是迭代的,是需要不斷調整維度和算法的,這種迭代是非常適合使用低代碼工具來實現的。
敏捷
企業的商業邏輯,每一天都會發生變化。比如,貿易法不斷更新,你需要根據貿易法相應地更改流程或模塊。如果使用打包軟件,你必須等待下一次更新,或者重新選擇符合規則的軟件。但是使用低代碼工具,就可以隨時保持應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