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Oracle數據庫的安裝


記錄詳細過程以備使用

 

一、准備安裝

為了確保Oracle數據庫11g能夠成功安裝,您需要做好准備工作,例如檢查網絡配置、更改Linux內核參數、創建用戶Oracle、創建安裝目錄、設置用戶Oracle的shell限制以及設置用戶根的環境變量。

檢查要安裝的分區

本主題描述如何在安裝Oracle數據庫之前檢查分區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運行以下命令檢查分區。

# df –h

 

- - - - -結束

檢查網絡配置

安裝Oracle數據庫時,需要服務器的網絡配置信息,例如服務器的IP地址和主機名。因此,在安裝Oracle數據庫之前,請檢查服務器的IP地址和主機名。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檢查服務器的主機名。在終端窗口中,運行以下命令:

# hostname

系統顯示服務器的主機名。

如果希望保留主機名,請記錄主機名以備將來使用。l

步驟3.檢查服務器的IP地址。

# ifconfig

 

- - - - -結束

更改Linux內核參數

為了確保Linux內核的參數滿足安裝要求,您需要更改Linux內核配置。

上下文

安裝Oracle數據庫11g對Linux內核參數的要求如下:

fs.file-max = 512*PROCESSES

kernel.shmall = 4194304

kernel.shmmax = 4294967296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262144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打開/etc/sysctl.conf文件與vi編輯器。

# vi /etc/sysctl.conf

步驟3.使用向下箭頭鍵將光標移動到文件的末尾。按o,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信息。

fs.file-max = 6553600

kernel.shmall = 4194304

kernel.shmmax = 4294967296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262144

 

注:shmmax可按以下方式設置:

值范圍:

4GB - 1字節

內存大小的一半

shmmax所需的最小值是0.5 GB。但是,Oracle建議您將shmmax的值設置為2.0 GB(即2147483648),以便優化Oracle數據庫的性能。

如果內存小於2.0GB,則將shmmax設置為內存大小的一半。

 

步驟4.按Esc,輸入:wq!,然后按Enter保存並關閉/etc/sysctlconf文件。的/etc/sysctl.conf文件是一個只讀文件,您需要使用:wq!命令保存文件。

步驟5.使更改的參數生效。

# /sbin/sysctl –p

步驟6.使系統訪問/etc/sysctl.啟動過程中的conf文件。

# /sbin/chkconfig boot.sysctl on

 

- - - - -結束

二、后續安裝的過程

更改內核參數后,轉到創建操作系統的用戶oracle。

創建操作系統的用戶oracle

在安裝Oracle數據庫11g之前,需要創建安裝和使用數據庫所需的用戶組和用戶。

上下文

如果系統從未安裝過Oracle軟件,則需要以下用戶組和用戶:

OSDBA組:dba

這個組標識具有數據庫管理特權(SYSDBA特權)的用戶帳戶。這個組的默認名稱是dba。

Oracle庫存組:oinstall

Oracle庫存組擁有操作所有Oracle軟件的權限。通常,這個組稱為oinstall。

Oracle軟件所有者用戶:Oracle

該用戶擁有甲骨文軟件的全部權利。通常,用戶的名字是oracle。該用戶必須將Oracle Inventory組(oinstall)作為其主要組。它還必須將OSDBA組(dba)作為輔助組。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檢查用戶oracle是否存在。

# id oracle

如果顯示以下信息,則表示用戶oracle存在,但未設置用戶oracle的輔助組。

uid=103(oracle) gid=103(oinstall) groups=103(oinstall),6(disk),104(dba)

將用戶oracle更改為主組oinstall和輔助組dba。

# usermod -g oinstall -G dba -d /opt/oracle -s /bin/sh oracle

 

請注意

-g oinstall表示將用戶oracle的主組設置為oinstall。

-G dba是指將用戶oracle的輔助組設置為dba。

-d /opt/oracle表示將用戶oracle的home路徑設置為/opt/oracle。

-s /bin/sh表示將用戶oracle的登錄shell設置為/bin/sh

 

如果顯示以下信息,則表示用戶oracle不存在。

id: oracle: No such user

創建用戶oracle。

# groupadd oinstall

# groupadd dba

#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d /opt/oracle oracle

步驟3.設置用戶oracle的密碼。

# passwd oracle

顯示以下信息。輸入用戶oracle的密碼。

changing password for oracle.

New Password:

 

- - - - -結束

 

后續的過程

創建所需的用戶組和用於安裝和使用數據庫的用戶成功后,轉到創建用於安裝Oracle數據庫的目錄。

 

創建用於安裝Oracle數據庫的目錄

本主題描述如何創建用於安裝Oracle數據庫的目錄。

上下文

由於用戶oracle對用戶根創建的文件夾沒有寫權限,安裝oracle數據庫11g所需的文件夾必須由用戶root創建。

如果安裝Oracle數據庫11g所需的文件夾不是由用戶Oracle創建的,則將完全控制權限作為root用戶授予用戶Oracle。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創建/opt/oracle目錄。

# mkdir /opt/oracle

請注意

可能存在/opt/oracle目錄。

步驟3.將/opt/oracle的所有者更改為用戶oracle和用戶組oinstall。

# chown oracle:oinstall /opt/oracle

步驟4.創建用於存儲安裝文件的/home/software目錄。

# mkdir -p /home/software/

步驟5.將/home/software的所有者更改為用戶oracle和用戶組oinstall。

# chown -R oracle:oinstall /home/software

步驟6.將/oradata的所有者更改為用戶oracle和用戶組oinstall。

# chown -R oracle:oinstall /oradata

 

- - - - -結束

 

后續的過程

以二進制方式將Oracle數據庫的安裝文件作為root用戶文件上傳到/home/software目錄。

注意:以二進制模式將文件傳輸到服務器,否則文件可能被破壞。創建安裝Oracle數據庫11g的目錄后,轉到為用戶Oracle設置Shell限制。

 

為用戶oracle設置Shell限制

本主題描述如何為用戶oracle設置shell限制。

過程

步驟1.作為root用戶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編輯/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

1. 打開/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與vi編輯器。

#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2. 檢查文件中是否存在以下信息。

如果不存在,則使用向下箭頭鍵將光標移動到文件的末尾。按o,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信息。

如果已經存在,請確保參數值滿足以下要求。

oracle soft nproc 2047

oracle hard nproc 16384

oracle soft nofile 1024

oracle hard nofile 65536

3.按Esc,回車:wq,回車保存文件,退出vi編輯器。

步驟3.編輯/etc/pam.d/login。

1.打開/etc/pam.d/login用vi編輯器登錄文件。

# vi /etc/pam.d/login

2.檢查文件中是否存在以下信息。

如果不存在,則使用向下箭頭鍵將光標移動到文件的末尾。按o,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信息。

如果已經存在,什么也不要做。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3.按Esc,回車:wq,回車保存文件,退出vi編輯器。

步驟4.編輯/etc/profile文件。

1.使用vi編輯器打開/etc/profile文件。

# vi /etc/profile

2.使用向下箭頭鍵將光標移動到文件的末尾。按o,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信息。

if test $USER = "oracle"; then       

    if test $SHELL = "/bin/ksh"; then               

        ulimit -p 16384                

        ulimit -n 65536       

    else                

        ulimit -u 16384 -n 65536       

    fi

fi

3.按Esc,回車:wq,回車保存文件,退出vi編輯器。

 

- - - - -結束

后續的過程

在成功設置用戶oracle的shell限制之后,需要轉到設置用戶oracle的環境變量。

 

設置用戶oracle的環境變量

本主題描述如何設置用戶oracle的環境變量。

過程

步驟1.作為用戶oracle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確保用戶oracle的當前目錄為/opt/oracle。

> pwd

顯示的信息是當前目錄。

/opt/oracle

步驟3.編輯.profile文件。

1.使用vi編輯器打開用戶oracle的環境變量文件。

> vi .profile

2.檢查文件中是否存在以下信息。

如果不存在,按o,然后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信息。

如果已經存在,請確保參數值滿足以下要求。

export ORACLE_SID=obd

export ORACLE_BASE=/opt/oracle/app/oracle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1.2.0/obd

export PATH=$ORACLE_HOME/bin:/usr/s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jlib

PATH=$PATH:/$ORACLE_HOME/bin:$HOME/bin:

export CLASSPATH PATH

3.按Esc,回車:wq,回車保存文件,退出vi編輯器。

步驟4使環境變量生效。

> source .profile

 

- - - - -結束

 

設置用戶oracle的環境變量成功后,所有的安裝准備工作就完成了。您可以開始安裝Oracle數據庫11g。

安裝Oracle數據庫

過程

步驟1.作為用戶oracle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上傳安裝文件。

步驟3. Go to the /home/software.

> cd /home/software/

步驟4.解壓縮Oracle數據庫11g的安裝包

> unzip linux.x64_11gR1_database.zip

步驟5.到目錄中存儲Oracle Database 11g的安裝文件

> cd database

步驟6.設置顯示器;否則系統無法顯示用於安裝的GUI。

如果您通過遠程工具執行安裝,請運行以下命令:

> export DISPLAY=10.110.1.101:0.0

請注意

10.110.1.101是您運行遠程工具的計算機的IP地址。

0:0是遠程工具使用的端口號。

如果在本地服務器上安裝,則以用戶oracle的身份登錄到服務器(不要使用su - oracle命令切換到用戶oracle),並運行以下命令設置本地服務器的顯示:

> export DISPLAY=:0.0

> xhost +

步驟7.啟動Oracle數據庫11g安裝程序。

> ./runInstaller

 

 

不再上圖,可以網上查看具體細節。

 

 

后續的過程

為了確保Oracle數據庫實例可以連接到偵聽器,必須創建網絡配置文件tnsnames.ora。

配置Oracle數據庫偵聽器。

過程

步驟1.作為用戶oracle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創建tnsnames.ora文件。

> cd /opt/oracle/app/oracle/product/11.1.0/obd/network/admin/

> vi tnsnames.ora

 

請注意:

/opt/oracle/app/oracle/product/11.1.0/obd是oracle數據庫11g的Home路徑。

 

步驟3.按o.將以下信息添加到tnsnames.ora文件。然后,將主機更改為服務器的實際IP地址或主機名。

 

請注意:

格式必須如下;否則,Oracle數據庫無法正確解析內容。

第一行前面沒有添加空格。

必須在從第二行到最后一行的每一行前面添加空格。

等號(=)后必須加空格;否則,Oracle數據庫無法正確解析內容。

 

obd=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92.168.18.31)(PORT = 1521))      

    (CONNECT_DATA =        

      (SERVER = DEDICATED)        

      (SERVICE_NAME = obd)      

    )   

 )

 

obd = 本地連接的字符串。它可以包含任何字符。通常,它與Oracle SID相同。

ADDRESS = 偵聽器的IP地址。

PROTOCOL =TCP 偵聽器中使用的協議。

HOST =192.168.18.31 服務器的IP地址或主機名。

PORT = 1521 監聽端口號。

SERVER = 服務類型。

SERVICE_NAME = obd 在偵聽器中注冊的Oracle數據庫實例名。

 

步驟4.按Esc,輸入:wq,回車保存信息,退出vi編輯器。

請注意:

如果您輸入:q!在vi編輯器中按Enter鍵退出,文件將不會保存。

 

- - - - -結束

 

后續的過程

安裝Oracle數據庫時,只安裝數據庫軟件,不創建數據庫實例。在這種情況下,您需要在安裝之后創建一個數據庫實例。

創建Oracle數據庫實例

不要通過telnet創建Oracle數據庫實例;否則,在安裝過程中無法顯示GUI。

 

過程

步驟1.作為用戶oracle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啟動數據庫偵聽器。

> lsnrctl start

如果顯示以下信息,則表示數據庫偵聽器已啟動。

TNS-01106: Listener using listener name LISTENER has already been started

如果顯示以下信息,則表示數據庫偵聽器已成功啟動。

The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步驟3.設置顯示器;否則系統無法顯示用於安裝的GUI。

如果您通過遠程工具執行安裝,請運行以下命令:

> export DISPLAY=10.110.1.101:0.0

請注意

10.110.1.101是您運行遠程工具的計算機的IP地址。

0:0是遠程工具使用的端口號。

如果在本地服務器上安裝,則以用戶oracle的身份登錄到服務器(不要使用su - oracle命令切換到用戶oracle),並運行以下命令設置本地服務器的顯示:

> export DISPLAY=:0.0

> xhost +

步驟4.啟動Oracle數據庫實例的配置程序。

> dbca

 

不再上圖,可以網上查看具體細節。

 

 

后續的過程

為了方便使用Oracle數據庫,建議從操作系統開始設置Oracle數據庫。

將Oracle數據庫設置為從操作系統開始。

步驟1.作為用戶oracle登錄到服務器。

步驟2.打開/etc/oratab文件。

> vi /etc/oratab

步驟3.按i將文件設置為編輯模式。

步驟4.在obd中改變N:/opt/oracle/app/oracle/product/11.2.0/obd:N到Y

該語句位於文件末尾。

步驟5.按Esc,輸入:wq,回車保存信息,退出vi編輯器。

步驟6.切換到用戶根目錄。

> su – root

The Password: is displayed, enter the password for the user root.

步驟7.打開或創建after.local文件在/etc/rc.d目錄。

# vi /etc/rc.d/after.local

步驟8.按o鍵將文件設置為編輯模式。

步驟9.將以下信息添加到after.local文件后面的第一行。

su - oracle -c '$ORACLE_HOME/bin/lsnrctl start'

sleep 2s

su - oracle -c '$ORACLE_HOME/bin/dbstart'

 

步驟10.按Esc,輸入:wq,回車保存信息,退出vi編輯器。

步驟11.設置可執行權限after.local文件。

# chmod +x /etc/rc.d/after.local

 

- - - - -結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