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route指令用於顯示或者修改IP路由表。它的主要用途是在使用ifconfig(8)程序配置接口后,通過接口設置到特定主機或網絡的靜態路由。當使用add或del選項時,路由將修改路由表。如果沒有這些選項,路由將顯示路由表的當前內容。
此命令的適用范圍:RedHat、RHEL、Ubuntu、CentOS、SUSE、openSUSE、Fedora。
1、語法
route [-CFvnee]
route [-v] [-A family] add [-net|-host] target [netmask Nm] [gw Gw] [metric N] [mssM] [window W]
[irtt I] [reject] [mod] [dyn] [reinstate] [[dev] If]
route [-v] [-A family] del [-net|-host] target [gw Gw] [netmask Nm] [metric N] [[dev] If]
route [-V] [--version] [-h] [--help]
2、選項列表
選項 |
說明 |
--help |
顯示幫助文檔 |
--version |
顯示命令版本 |
-A family |
指定使用的地址類型 |
-F |
操作內核FIB |
-C |
管理內核路由緩存 |
-v |
顯示詳細過程 |
-n |
以數字的方式顯示路由表中的主機 |
-e |
使用netstat的輸出格式顯示路由表 |
-net |
指定一個網絡路由 |
-host |
指定一個主機路由 |
add |
增加一個路由 |
del |
刪除一個路由 |
target |
指定目標網絡或者主機 |
netmask mask |
添加一個路由時,使用這個子網掩碼 |
gw ip |
指定數據包通過的網關IP地址 |
metric |
指定路由表的metric字段 |
window |
指定路由表的TCP連接串口 |
irtt I |
將此路由上的TCP連接的初始往返時間(Irtt)設置為I毫秒(1-12000)。這通常只在AX.25網絡上使用。如果省略,則使用rfc 1122默認的300 ms。 |
reject |
安裝阻塞路由,這將迫使路由查找失敗。例如,這用於在使用默認路由之前屏蔽網絡。這不是用來防火的 |
mod, dyn, reinstate |
安裝動態或修改的路由。這些標志用於診斷,通常僅由路由守護進程設置。 |
dev eth |
指定路由的網絡接口 |
3、輸出
內核路由表的輸出組織在以下列中
輸出列 |
說明 |
Destination |
目標網絡或目標主機。 |
Gateway |
網關地址或“*”(如果沒有設置) |
Genmask |
目標網絡的網絡掩碼;主機目的地為‘255.255.255.255’,默認路由為‘0.0.0.0’。 |
Flags |
可能的flag有 U,路由已經起來 H,目標是一個主機 G,使用網關 R,用於動態路由的恢復路由 D,由守護進程動態安裝或重定向 M,從路由守護進程或重定向中修改 A,由addrconf安裝 C,緩存項 !,拒絕路由 |
Metric |
與目標的距離(通常以啤酒花計)。它不是最近的內核使用的,而是路由守護進程所需要的。 |
Ref |
引用此路由的次數。(不在Linux內核中使用。) |
Use |
查找路線的數量。根據-F和-C的使用情況,這將是路由緩存丟失(-F)或命中(-C)。 |
Iface |
用於此路由的數據包將發送到該接口。 |
MSS |
此路由上TCP連接的默認最大分段大小 |
Window |
此路由上TCP連接的默認窗口大小 |
irtt |
初始RTT(往返時間)。內核使用它來猜測最佳的TCP協議參數,而無需等待(可能是緩慢的)答案。 |
HH |
引用緩存路由的硬件頭緩存的ARP條目和緩存路由的數量。如果緩存路由的接口不需要硬件地址(例如lo),則為-1。 |
Arp |
緩存路由的硬件地址是否最新。 |
4、例子代碼
|
5、實例
1)顯示本機路由表
|
2)以netstat格式顯示
|
3)添加一個路由
|
4)刪除一個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