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nas 11.2踩過的坑


修改SMB最小協議

  服務器最小協議由FreeNAS上的sysctl控制。 在System-> Tunables 下添加sysctl來使其永久化:Variable = freenas.services.smb.config.server_min_protocol Value = NT1 Type = Sysctl Comment =“您想要的任何內容” 注意:一旦更改此值,應該在服務器 - > SMB的UI中切換“開”/“關”按鈕或重新生成smb4.conf文件

  sharing>windows(SMB)shares>添加目錄后配置參數勾選Default Permissions並取消Use as home share

各種卷結構的創建要求

  • RAID Z:最少由3塊硬盤組成,其中一塊硬盤的空間用作奇偶校驗,允許一塊硬盤損壞,不丟失數據。
  • RAID Z2:最少由3塊硬盤組成,其中兩塊硬盤的空間用作奇偶校驗,允許兩塊硬盤同時損壞,不丟失數據。
  • RAID Z3:最少由5塊硬盤組成,其中三塊硬盤的空間用作奇偶校驗,允許三塊硬盤同時損壞,不丟失數據。
  • Mirror 鏡像:最少由2塊硬盤組成,兩塊硬盤互作鏡像,任何一塊硬盤損壞,不丟失數據。
  • Stripe 帶條:最少由1塊硬盤組成,該形式無冗余,因此任何硬盤損壞,該卷下的所有數據均會丟失,這種類型的卷唯一有點是讀寫速度最快。
  • Log(ZIL):用於寫操作的高速緩存,通常用 SSD 固態硬盤來創建該設備。
  • Cache(L2ARC):用於讀操作的高速緩存,通常用 SSD 固態硬盤來創建該設備。
  • Spare:備用設備,此處略過不談。

數據集創建選項介紹

  1. Dataset Name:數據集名稱,為數據集設置一個名稱,該項必填,且不可使用中文,建議只使用英文字母;
  2. Compression Level:壓縮級別,系統的默認采用 lz4 壓縮算法,如果不做修改,新數據集將繼承系統的默認值。本教程后面會對壓縮方式做單獨介紹;
  3. Share type:共享類型,創建數據集的目的是用於文件共享,如果該數據集用作 NFS 共享,則選擇 UNIX,如果用作 CIFS 共享,則選擇 Windows,如果用於 AFP 共享,則選擇 Mac。
  4. Case Sensitivity:大小寫敏感,即指定存儲到該數據集中的文件名稱是否區分大小寫,默認為 sensitive 區分大小寫,也可以選擇 insensitive 不區分大小寫或** mixed 混合**(智能識別)。
  5. Enable atime:記錄文件訪問時間,此選項用來控制是否實時更新文件被訪問的時間,默認為 繼承上級卷/數據集的設置,也可以設置為 On 啟用,或 Off 禁用。設置為禁用可以避免訪問文件時產生過多的日志流量,同時也有助於提高系統性能;
  6. Quota for this dataset:空間限額,默認值為 0 即不限制該數據集的存儲容量;例如,輸入 20GiB 代表該數據集有 20 GB 的可用存儲空間。
  7. Quota for this dataset and all children:該數據集和其子數據集的空間限額,默認值為 0 即不限制該數據集的存儲容量;例如,輸入 20GiB 代表該數據集以及其子數據集共有 20 GB 的可用存儲空間。
  8. Reserved space for this dataset:預留空間,在硬件容量允許的情況下,為此數據集預留指定的存儲空間。默認值為 0 即不預留存儲容量;例如,輸入 20GiB 代表在硬盤容量允許的情況下,確保預留20 GB 的存儲空間給該數據集。
  9. Reserved space for this dataset and all children:為該數據集和其子數據集預留的空間,默認值為 0 即不預留存儲容量;例如,輸入 20GiB 代表在硬盤容量允許的情況下,確保預留20 GB 的存儲空間給該數據集和其子數據集。
  10. ZFS Deduplication:ZFS 重復數據刪除,默認為集成上級卷/數據集設置,也可以設置為 On 啟用,Verify 驗證,Off 禁用。本教程后面會對 ZFS 重復數據刪除做單獨介紹;
  11. Record Size:記錄大小,即指定扇區大小,默認情況下 ZFS 會根據存入的數據自動調整這個值,但如果存入的文件大小是固定的(例如數據庫),則可以在此處指定一個固定的記錄大小,從而獲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通過查閱固態硬盤 4K 對齊方面的教程來對比理解記錄大小的概念。

為數據集指定一個名稱,再結合上述選項介紹進行調整以滿足你的需求,點擊 “Add Dataset” 添加數據集按鈕,數據集就創建好了。

數據集支持嵌套,即可以在某個數據集中再次創建數據集,沒有數量限制,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創建。也可以在數據集中創建 Zvol 虛擬硬盤,用於 iSCSI 塊級共享,本教程點到為止。與 iSCSI 相關的內容將在單獨的篇幅中進行介紹。

壓縮方式介紹

壓縮可以節省更多的存儲空間,但強度過大的壓縮會對系統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應該為數據集指定哪一種類型的壓縮,需要在性能和存儲空間之間做權衡。ZFS 提供的壓縮算法對客戶端和應用程序是透明的,即對數據壓縮和解壓均在 NAS 服務器端進行,用戶存取數據時是察覺不到的。以下是可以選擇的壓縮算法:

  • lz4:這是自 FreeNAS 9.2.1 開始系統默認選用的壓縮算法,它對系統性能影響小,向數據集中存取數據的速度幾乎與不采用壓縮時一樣,推薦選用。
  • gzip:此壓縮算法分為 9 個級別,數字越大,壓縮效果越好,速度也最慢。fastest (level 1) 壓縮率最低,速度最快。 maximum (level 9) 壓縮率最高,速度最慢。系統給 Gzip 壓縮算法的默認值為 level 6 即壓縮率適中,速度也適中。
  • zle:快速但簡單的算法,以消除 runs of zeroes。
  • lzjb:壓縮能力很好,但相比 lz4 壓縮算法,它的性能要差一些。

通常,不推薦禁用壓縮,建議采用 lz4,用微乎其微的性能損失,換取更多的存儲空間。

重復數據刪除技術

Deduplication(重復數據刪除)對存入數據集中的相同文件只保留一個副本,從而節約存儲空間。 取決於存入數據集中重復數據的總量,重復數據刪除技術可以通過減少數據的寫入,從而有效節省存儲空間。但是,這種技術非常耗費內存,通常 1TB 存儲空間需要額外提供 5GB 的內存。相比之下,同樣是為達到節省存儲空間的目的,使用壓縮,性價比要更高。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旦為數據集啟用了重復數據刪除功能,已存入的數據無法取消該技術的控制。向啟用重復數據刪除功能的數據集中存入越多的數據,就需要越多的內存,當內存空間不足以容納 DDT 表時,系統會將 DDT 表存入硬盤,這樣一來,系統性能將會一落千丈(大坑)。重復數據刪除技術是性能的噩夢,內存的克星,請務必謹慎啟用。

刪除數據集

刪除數據集的操作非常簡單,點選要刪除的數據集,在界面下方找到並點擊 “Destroy Dataset” 銷毀數據集按鈕,然后點擊彈出提示框中的 “Yes” 確定按鈕即可。

刪除數據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